毛秉华老人的井冈山情结.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毛秉华老人的井冈山情结

毛秉华老人的井冈山情结曾经有一道高中考试题:中国革命为什么有千千万万的烈士? 学生们的回答五花八门,有的答案竟然是:“他们不懂得人生的重要” 这件事已经过去了很久,可毛秉华仍然感觉如在昨日。“前些年,我接待了广东的一位中学校长,他带着一些应届高中毕业生来井冈山参观。”毛秉华说,“这位校长把这个故事告诉了我。我陷入了沉思。有的孩子对历史如此无知,可这都是孩子们的错吗?” 五星红旗是怎么来的,大人们都说得清楚吗?井冈山斗争离现在这么久了,提井冈山精神还有用吗?一连串的问号,让毛秉华暗自思忖:必须向来井冈山学习参观的游客讲解清楚井冈山精神 与34万人次面对面 毛秉华的离休生活近似“执拗”,按照每年讲课300场,平均每场60位听众估算,17年下来,他至少曾与34万人次面对面 炎炎夏日,酷暑难耐。山清水秀的井冈山,迎来了一批又一批游客。今年已经78岁的毛秉华穿行在游客之间,显得异常活跃 毛秉华,江西省泰和县人。他1949年7月参加革命,曾经担任《工人日报》江西记者站站长、井冈山革命博物馆馆长、井冈山外事办公室主任等职。1989年离休后,一直担任井冈山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主任至今 退下来没多久,毛秉华就萌生了这样一个想法:放弃安逸休闲的离休生活,利用自己熟悉井冈山斗争史的专长,向游客免费宣讲井冈山精神。“我家三代贫农,当年要不是共产党领着闹革命,我们受地主的剥削永远也没有出头日。后来我的父亲当了苏区干部,哥哥成了红军烈士,我对党有很深的感情,希望退下来后还有机会为党工作。”毛秉华说 在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毛秉华给游客讲“故事”:“当年为了这面红旗,在井冈山死了4.8万多人,刻在纪念碑上的只有15744人,许多烈士连名字都没有留下。1989年,我到北京去拜访老红军李聚奎上将。他说,当年他在井冈山的时候,一次战斗就死了300多人。他的入党介绍人、曾领着他在党旗下宣誓的贺国中团长,在战斗中不幸头部中弹,倒在他身上牺牲了。由于部队必须马上转移,他甚至没有机会给贺国中建个墓。建国后,李聚奎一直在找贺国中的照片 “1989年冬天,我去了贺国中烈士的家乡湖南,走了好多地方,终于在娄底市的一个村庄找到了烈士的儿子贺松云。贺国中牺牲时25岁,他儿子还不满周岁。贺松云从楼上的墙缝里取出一只木盒子,打开油布,拿出了一张早已褪色的烈士照片。我赶紧翻拍、放大,跑回北京去找李聚奎上将。当时李老年近九旬,已经住进了医院。他拿着烈士照片一边看一边摸,看了又看,摸了又摸。老将军问我,烈士有没有后代?我告诉他,烈士的儿子是退休工人,孙子是煤矿的劳动模范,曾孙是三好学生。老将军听着听着,就哭了起来,激动地喊了一句后继有人!在场的医生、护士、参谋都被感动得哭了。这些老将军、老党员、老革命,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五星红旗代代相传……” 毛秉华讲述这个故事的时候,在场的许多游客都哭了 17年来,毛秉华就这样坚持向走进井冈山的人们讲述党的故事。他还多次走出山门,到北京、上海等地宣讲井冈山精神 寻访昔日英雄 为了收集史料、讲好故事,毛秉华老人成了一名“追星族”,走遍各地拜访老红军,寻访昔日的红一连、红一团…… 毛秉华说,他曾经去北京拜访过井冈山时期的老红军谭家述将军。当时谭家述已经瘫痪在床,但大脑还十分清醒。谭老躺在床上看《解放军将领传》《解放军将帅名录》,他对毛秉华说:“我们这些人,还有这个传记、那个名录。可井冈山不知死了多少人,许多烈士连名字都没有留下啊!”谭家述将军吩咐家人,采用北京房山特产的汉白玉,做成一个无名碑,送往井冈山,以表示全家人对无名烈士的缅怀。现在,这块无名碑还珍藏在井冈山革命博物馆里 有一年,毛秉华到某地拜访了红一团(当年秋收起义部队在三湾改编的那个团)。一进入军营,毛秉华就听到战士们正在高唱雄壮的团歌:“我们英雄的红一团,英雄来自井冈山。大渡河,十七勇士闯难关;灭日寇,五壮士血战狼牙山……” 毛秉华在红一团呆了三天,向全团官兵讲了井冈山的优良传统,参观了团史馆,了解这个团在革命、建设、改革开放各个历史时期的光辉业绩 “过去常有游客问我,井冈山时期的红军建制今天还有没有?他们在新的长征中创造了哪些新的业绩?我一直心存不安,很多新情况不了解。”毛秉华说,“通过拜访红一团及一些老红军,我就能举例告诉大家井冈山精神是如何代代相传的。” “我和听众不是商品关系” 这些年来,毛秉华的名气越来越大,全国各地组织干部职工来井冈山学习时,都事先与他联系,点名要他讲井冈山精神;一些导游也喜欢找他,请他为游客讲解。毛秉华来者不拒,并且从不收讲课费用 “如果我收讲课费,一年至少可以轻松赚10多万元。如果靠这个赚钱,我和听众就是商品关系,宣讲井冈山精神就难以入脑入心,我也对不起革命先烈。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