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珠三角产业转型与中西部应对之策
珠三角产业转型与中西部应对之策不论是向外转移还是坐地升级,广东这一轮的产业跃迁波及的范围深远而广阔,中西部各地都将卷入到争食这次产业转移的急行军中。
【人与事】
三个人的“多米诺骨牌”
一位已经在广东省东莞市厚街镇投资开厂7年的李姓台商看着工厂门口两条在风中飞舞的对联,神情凝重地拉上了工厂的大门
“爸爸,我们还回来吗?”女儿问他
“这次回去后就不回来了。”李姓台商回答
“为什么?”女儿又问
“……”李姓台商沉默不语,牵着女儿的手坐上开往机场的汽车
李姓台商的工厂关了,工人们走了,他已经在湖南找了另外一个工业区,打算春节过后到那边开始重新创业
而在距离东莞千里之遥的重庆璧山县人才市场,吴谦找到了一份新工作
XX年开年不久,东莞常登鞋业公司以转行为由,用4000多万元作为经济补偿,遣散了4000多名员工,吴谦就是其中的一位
“我怎么也想不到就这样关门了。”至今,吴谦还很惋惜
1989年创立的常登鞋业,一开始就有1000多工人,吴谦第一次南下打工,便进入这家工厂。在他的印象中,那时台商在东莞投资兴建的大鞋厂并不多,常登鞋业已经算是大规模了
XX年日历刚翻完,一则关于东莞数千家鞋厂竞相关门的新闻突然在多家南方媒体出现,随后,珠三角上万企业面临倒闭的消息,频频出现在全国主要媒体上。常登鞋业,仅是消息中的万千主角之一
此时,在西部的璧山县,一场由地方政府组织的普通招聘会却十分热闹
招聘会上,吴谦和他的两个同乡,凭借熟练的手艺轻松进入当地一家鞋厂,仍从事老本行。也许,他们不会去思考:加工贸易,原本是珠三角地区的发家之本和优势所在,在很长一段岁月里带动了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而如今,这个在中国经济版图上独领风骚多年的“世界工厂”发生的产业裂变,会给内陆城市带来怎样的波及和影响?
机会只会给有准备的地方
就在璧山招聘会落幕后不久,该县招商局副局长陈志起程奔赴深圳。到了当地,他还将担当另外一个更重要的身份――重庆市璧山县驻深圳招商办事处主任。连日来,陈志正在抓紧时间整理资料,制定招商目录和重点游说厂商。凭借“职业敏感”,他注意到最近中西部地区通过各种渠道发布的招商信息越来越多,其中不少橄榄枝是专门伸向珠三角地区的,针对性都非常强
在他看来,一场加工贸易转移的资源争夺战已经打响。但他们的竞争对手,显然不只是重庆市的兄弟区县,中西部各地都加入到争食这次产业转移的急行军中
点评(广东省发改委主任李妙娟):
这个转移或迟或早都要进行,港商本身也会理解这个问题,就像香港当年的产业转移一样,但在这个过程中必须要处理好方方面面的问题。而且现在仅仅是提高新进入珠三角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的门槛,也不是让他们马上走
【背景与趋势】
去,还是留
去,还是留,确实是一个问题
“人民币持续升值,原材料涨价,工资成本上升,出口贸易受抑,政策频繁调整,刚刚又颁布实施了《劳动合同法》,这些都让我们头上悬起了一把把剑!”东莞一家制鞋企业的销售经理朱俊不断抱怨
一个事关生死存亡的命题:关门还是搬出东莞?今年元旦以来,朱俊已陪同公司老板探访了重庆、成都等中西部7个城市,为今后的生存找个好地方
朱俊说,公司选择很无奈,若按《劳动合同法》规范用工,想继续留在东莞,成本将增加两成左右,而目前鞋厂的利润已经不到10%,“迁移到原料和劳动力成本低的地方,几乎是惟一的选择。”
其实,其他制鞋企业的日子也不好过
亚洲鞋业协会相关负责人称,广东制鞋企业主要集中在东莞、惠州、广州等城市,总共有5000到6000家,近一年来关闭的大中型鞋企已超过1000家。在鞋企较集中的惠东有3000多家鞋厂,最近两三个月内,中小型的制鞋、鞋材厂就关闭了四五百家
制鞋业的无奈,只是制造业集体大迁移的缩影。虽然至今尚无一个确切的官方统计,但行业人士一致估计,XX年春节前后有1万家左右、员工在XX年以来,在广东省各地方政府流行一种叫做“腾笼换鸟”的产业升级思路。政府的愿望是将工厂低附加值的制造环节转移出去,仅在本地保留工厂的总部,并将研发、营销、品牌等高附加环节吸引过来,同时为电子、金融、服务等产业腾出空间
但是,政府与企业的诉求出现了错位。东莞市台商投资企业协会估计,XX年以来台资工厂的总成本增加了14%左右,再加上新《劳动合同法》增加了用工成本,不同行业的成本上升了XX年10月以来,东莞制鞋、家具、五金等传统企业,出现了往年鲜见的大批量撤退。据亚洲鞋业协会统计,关闭的鞋企中,有约25%迁到越南、泰国、印度、印尼、马来西亚等地,有约50%迁到江西、湖南、广西等内地省区,另有约25%目前仍在观望中
香港工业总会一份针对珠三角港商的调查同样显示,珠三角目前约8万家港企中,有37.3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