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乡村社会宗教、实践和变迁
乡村社会宗教、实践和变迁【摘 要】田野调查资料显示,民间信仰的主体是自古以来一脉相承的萨满教。在乡村社会中,它并不与民间道教和民间佛教纠缠不清,而是具有相对独立性。这进一步证实韦伯、张光直等学者的论断。在当前社会转型时期,随着人对自然的震慑感及人与集体之间的依附感渐趋减弱,较为普遍的一种宗教虔诚感来源于对个人命运的关注所需求的安全感,使得许多相关宗教仪式、行为进一步民俗化,由宗教形式转变为风俗形式
【关键词】社会转型;乡村社会;宗教;民间信仰
【作 者】王处辉,南开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郭云涛,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社会学系XX年间,有邱姓首先从宁都瓦子角迁徙于此。大约在南唐宝太间(980年左右),郭氏始祖定公,“为避乱而寓居于此”。自此繁衍至今
目前S村中及其周边地区都没有佛教寺庙,但是,在清代时期,村南边的南门山山麓有一座南门山寺。这座寺庙最初建于清代康熙年间。其始作俑者是本村郭氏宗族一位出家僧人在云游之后建立的。这位僧人的法号叫戴光。庙宇的规模很大,有僧人40多人。在戴光禅师圆寂之后,由于疏于管理,寺中僧侣不守戒律,与附近村民渐生间隙。寺中僧侣无法立足,僧众在乾嘉年间流散殆尽,庙产也为附近村民占有
道光年间,村落中的一位举人在封为中书舍人后,有感于对寺庙的美好回忆,决定利用其在宗族中的威望,从族产中拨出一部分田产作为寺产,以恢复寺庙的日常运作。为了保护寺产不受侵吞,双方还立了一份“戒约”,写明寺产的具体方位、数量;同时还要求庙方能够约束僧众的行为,不至于“扰民”。这份“戒约”一式三份:一份留宗族,一份存寺庙,一份送县衙。但是,这份“戒约”并不能保证寺庙的存续。民国年间,寺庙再一次衰败
寺庙虽然不存在,但是对S村的影响却依然残留着。其中,最为明显的是素食风俗。素食是佛教的一种修行方式,是其苦行、禁欲主义的表现形式之一,表达的是一种“惜生”的理念。在S村,素食被称为“吃斋”,认为吃斋可以积福。村落中流行着三种吃斋方式:“吃长斋”,即一年365天天天吃素;“半年斋”,即一年中有半年吃素,可以是上半年,也可以是下半年;“短斋”,即一年中的某一个月或者两个月吃素;“塑、望斋”,即每个月的初一、十五吃斋;最后一种是“新年斋”,即在每年的大年初一的早餐、中餐吃斋。按照当地的说法是,在这个除旧迎新之际,吃一天斋等于吃一年斋
村落中“吃长斋”者又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坚持一年或者几年,另一种则是素食者决定吃斋后,终身不沾腥。后一种吃长斋者由于“条件”如此“苛刻”,需要有极其强烈的宗教虔诚才能支撑,所以吃终生斋的人很少。由于人少和对宗教的虔诚,且经常共同参加一些宗教活动,久而久之,村落中吃终生斋者就形成了一个非正式的群体,笔者称之为“素食者群体”
成立之初,素食者群体成员只有16个人。现在,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已经过世了,再也没有后来者加入,所以其成员越来越少,至今只剩下2个老人了。据健在的2位老人称,素食者群体主要是由中、老年妇女组成。在最初的16个人中,只有2个男性。吃长斋的主要目的是积福、求长生、给子女等晚辈祈福、解除病痛或者是许愿之后的一种还愿行为,所以,吃斋又被称为吃“长生”斋
食素者群体除了终生吃斋之外,还有以下几个特征:
第一,经常到附近的各个山顶的庙宇朝拜,当地方言称为“朝菩萨”。XX年代中后期以来,附近村落和山顶庙宇逐步得以恢复。素食者群体的成员非常虔诚,每月的初一、十五两天他们都要到附近的中华山、乌牛峰等山上的庙宇念诵经文,并且在庙宇中住一两天。他们不朝拜任何村落中民间信仰的庙宇
第二,素食者群体组织是一个以村为单位的跨村落自愿性非正式组织。其活动范围主要局限于邻近的藤田、石马、陶唐三个乡镇的几十公里范围内,朝拜中心主要是陶唐乡Y村附近的乌牛峰和S村附近的中华山上的两座规模不大的庙宇。庙宇以山命名,两处庙宇供奉的都是观音菩萨。而附近的村民除了偶尔许愿、还愿或者求助以外,很少光顾这两所庙宇
加入素食者群体的唯一标准就是吃长生斋,如果不准备吃斋,也就意味着退出这个组织。组织本身并没有明确的负责人,但是,各个村落有一个召集人。S村素食者群体的召集者是一个已退休小学教师的妻子,是解放初期妇女扫盲班的优秀者,能够认识并初浅理解经文的意思,日常念经时,都是她领着其他群体成员诵念。他们念的经很杂,既有佛教的《金刚经》,也有道教的《南华经》等等,但是他们并不了解这些经典的区别,也不能深刻理解经文的意思,只认为念经可以与菩萨沟通,得到菩萨的护佑。
第三,具有某种“拒世性”。所谓的宗教“拒世”指的是:这“世界”与出自宗教立场的另一“世界”之间的差距及其冲突。①素食者群体的行为具有某种程度的“拒世性”,主要体现在:(1)素食者群体“与众不同”地吃长生斋,明显地具有宗教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