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壮侗语民族创世神话是盘古神话主要来源
壮侗语民族创世神话是盘古神话主要来源【摘 要】盘古神话分为开天辟地、垂死化身、兄妹结婚再造人类三种类型。根据南朝任日方《述异记》关于“南海有盘古国”,“桂林有盘古词”的记载,以今来宾市为中心的华南两广地区是盘古神话最早流传的地区。徐整是三国时期吴国掌宗庙礼仪之官,为朝廷做沟通人神、编写纬书(即以神学和民间信仰附会儒家经义,编写成书,其中保存不少古代神话传说)之事,今两广地区属吴国范围,把华南珠江流域壮侗语民族创世神话编入纬书之中,是自然的事。壮侗语民族开天辟地、垂死化身、兄妹结婚再造人类创世神话可能就是盘古神话的主源
【关键词】盘古神话;南海;桂林;徐整;纬书
【作 者】覃乃昌,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南宁,530021
【中图分类号】B9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54X(XX年记》,两书均已失传。我们现在看到的是唐代欧阳询等编的《艺文类聚》卷一所引的《三五历纪》:
天地浑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后乃有三皇。数起于一,立于三,成于五,盛于七,处于九,故天去地九万里
宋《太平御览》卷二引徐整的《三五历纪》,内容与此相同
关于《五运历年记》的作者,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茅盾认为是徐整,袁珂认为是后起者,本文从茅盾的说法
清代马马肃《绎史》卷一引《五运历年记》说:
首生盘古,垂死化身,气成风云,声为雷霆,左眼为日,右眼为月,四肢五体为四极五岳,血液为江河,筋脉为地理,肌肉为田土,发髭为星辰,皮毛为草木,齿骨为金石,精髓为珠玉,汗流为雨泽,身之诸虫,因风所感,化为黎氓
这两则神话所属的类型并不相同,前者可称作“开辟创世型”,后者可称作“化身创世型”
明代董斯张在《广博物志》卷九中也引《五运历年记》:
盘古之君,龙首蛇身,嘘为风雨,吹为雷电,开目为昼,闭目为夜。死后骨节为山林,体为江海,血为淮渎,毛发为草木
此则文字与前面所引不大相同,疑是另外的版本
南朝梁人任所撰的《述异记》采录了自秦汉以来有关盘古的各种神话:
昔盘古之死也,头为四岳,目为日月,脂膏为江海,毛发为草木。秦汉间俗说:盘古头为东岳,腹为中岳,左臂为南岳,右臂为北岳,足为西岳。先儒说:盘古泣为江河,气为风,声为雷,目瞳为电。古说:盘古氏喜为睛,怒为阴。吴楚间说:盘古氏夫妻,阴阳之始也。……日方按:盘古氏,天地万物之祖也,然则生物始于盘古
其中,“吴楚间”关于“盘古氏夫妻”为“阴阳之始”的说法,我们称之为第三种创世类型――“再生创世型”
二、南海和桂林①:任日方《述异记》指明盘古神话最早流传的地区
正如一些研究者指出的那样,盘古神话在三国以前的典籍、文物、道教经书中都没有提到,就是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竞相从古人古事中寻找理论根据的情况下也未有人提及,似乎不像是中原地区产生的神话。为此,一些学者认为,可以从采录者活动的地域及古籍所记载的有关盘古的遗址等去追寻当时流传的地区,进而探讨其起源。②
任所撰的《述异记》中说:
今南海有盘古氏墓,亘三百里,俗云后人追葬盘古之魂也。桂林有盘古氏庙,今人祝祀。南海中有盘古国,今人皆以盘古为姓
南海、桂林是秦始皇统一岭南后设置的两个郡。《史记“秦时已并天下,略定杨越,置桂林、南海、象郡”。
这里先说南海,其一指南海郡。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期214年)置,秦汉之际,南海之地入南越,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灭南越后复置,郡治在番禺,即今广州市。辖境相当于广东翁江、大罗山以南,珠江三角洲及绥江流域以东,其后渐小。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废,唐以后又曾改番州、广州为南海郡。但是,在史籍文献中,南海大多是泛称,其所指因时而异,有时指我国南方,有时指岭南地区。《左传“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书“入于南海”。其确地不详。《诗“于疆于理,至于南海”。《史记“上会稽,祭大禹,望于南海”。《说文》曰:“?,稻属。从禾,毛声。伊尹曰:饭之美者,玄山之禾,南海之?。?,呼到切”。这里的“南海之?”中的南海就是泛指岭南广大地区。我们认为,任所撰的《述异记》中的“今南海有盘古氏墓,亘三百里”中的南海,也是泛指岭南广大地区。因为这里说的盘古氏墓,不是指具体的某一座墓,而是带着人们的精神寄托的想象中的墓,也可以指岭南的山山岭岭,因为连绵三百里的墓是不可能存在的,再加上后面一句“俗云后人追葬盘古之魂也”,就更能证明这是人们想象中的盘古墓,是“俗云”而已,或者说是人们“追葬盘古之魂”的民间传说。由此可见,这里的南海不是指南海郡,而是泛指岭南地区。再说,汉代灭南越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