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我国第一代女外交家龚澎.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新我国第一代女外交家龚澎

新我国第一代女外交家龚澎龚澎――新中国外交部第一任新闻司司长,外交部部长助理,杰出的外交家。她的才干和人格魅力不仅为其同事所钦佩,也令无数对手所折服。周恩来评价她时说:“没有人能够代替她。” 一 1914年10月10日,龚澎诞生在寓居于日本横滨的龚振鹏家,取名庆生,后来改名维航,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时改名龚澎 龚澎祖籍安徽合肥。父亲龚振鹏是著名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曾一度博得“铁血大将军”的威名。“二次革命”失败后,龚振鹏遭袁世凯指名通缉,带着夫人及刚满月的长女普生流亡日本 龚澎的幼年生活是跟随父母在颠沛流离中度过的。父亲常常以自己的亲身经历给两个女儿讲述中国革命的艰难历程,使她们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了朴素的爱国主义思想、嫉恶如仇的正义感和热爱真理追求进步的高尚情操,为她们以后走上革命道路奠定了思想基础 1928年,14岁的龚澎和姐姐龚普生一道进了上海著名的圣玛利亚女子中学就读。那时,龚澎已出落成亭亭玉立的少女,天生丽质,性格直爽,颇有几分“男子汉”气概。她平日不大讲究衣着打扮,唯有对书籍情有独钟,一册在手,常常废寝忘食。据说在浩如烟海的书籍中,最令龚澎痴迷的是英国作家沃可特,她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历史专业 1933年夏天,龚澎考取了燕京大学历史系,与著名美籍华裔女作家韩素音为校友。在大学里,她积极投身于学生运动。由于她性格开朗,心直口快,办事果断,且勇于任事,从不计较个人得失,理所当然地成为学生运动的领袖。她被选为燕大学生自治会执委会委员兼财务部部长,并与寓居北平的美国著名记者斯诺夫妇交往密切。为了抗议日本策动的所谓“华北五省自治运动”,中共北方局于1935年12月9日领导北平大、中学校数千人举行了震惊中外的“一二”运动。当燕大的500多名游行者行进到高梁桥时,遭到了国民党军警的阻拦。紧要关头,龚澎当机立断,带头高喊“冲啊!”学生们一拥而上,军警的防线顿时被冲得落花流水。龚澎临危不乱、英勇无畏的精神令全校师生钦佩不已 “一二”运动后,龚澎与她姐姐龚普生(燕大学生自治会副主席)根据斯诺的建议,于12月12日在燕大校园临湖轩召开了一次外国记者招待会,出席招待会的除斯诺外,还有合众社以及《芝加哥每日论坛》、《大学》杂志、《华北明星报》、《亚细亚》杂志、《密勒氏评论报》等报刊新闻社驻北平的记者。龚氏姐妹在会上全面地通报了学生运动的状况,使西方国家了解了中国学生运动的真相。这场记者招待会,对龚澎的人生轨迹起到了重要的启蒙作用,可以说是龚澎一生外交生涯的一次预演,使她获得了最基本的外交活动经验 在燕京大学期间,龚澎撰写了一篇颇有造诣的史学论文《清代汉人拓殖东北述略》,发表在著名历史学家顾颉刚主编的《禹贡》半月刊上。若非民族危难紧迫,龚澎一定会成为一名卓越的历史学家。但她无法回避民族危亡的现实,无法推卸自己的社会责任,“一二”运动使她迅速地成长为无产阶级革命战士 1938年春天,龚澎来到自己向往已久的革命圣地延安。先是在成仿吾任校长的陕北公学学习,后又转到洛甫(张闻天)任院长的马列学院,专门从事理论研究。在延安,她有幸亲睹了中共高层领导人物的风采,亲聆了他们亲切的教诲。通过学习和亲身感受延安军民的革命精神,培育了龚澎在生活中不怕困苦、为革命不怕艰险的坚强意志。因为有过人的才干和一口流利的英语,龚澎经常被抽调参加翻译工作,曾任过毛泽东的英文翻译,并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1938年9月,龚澎被分配到《新华日报》社工作。恰好八路军副总司令彭德怀要由延安到前方总部去,龚澎便与彭总同行。一路上,经过多日交谈,龚澎的才华博得了彭总的赏识,便将她留在了八路军总司令部秘书处工作。她随总司令部在华北农村生活了两年,在那里开展妇女工作。她以艰苦朴素的作风和吃苦耐劳的精神赢得了八路军指战员和地方干部的信任和尊敬 二 1938年冬季的一天,在太行山深处的一个小村庄里,朱德总司令兴奋地告诉大家:即将有一位从德国回来的留学生要来八路军秘书处工作。龚澎想:这位留学生能主动放弃海外优越的生活回国来参加抗日,真了不起!她恨不得马上能见到这位“海外赤子” 留学生名叫刘文华,在柏林科技大学学水利工程专业,同时也精通文学,写出来的文章极有文采,他1936年在柏林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除夕,秘书处的人正在一个老乡家里筹备节日活动,刘文华被领进来,龚澎见他方方的脸庞上焕发着青春的光彩,饱满的前额显示出睿智,鼻梁上架的近视眼镜散发着书生气,聪慧之余不乏质朴,清秀之中透露着英武。她很快又了解到:刘文华少年时代也曾在大城市的教会学校读书,他的弟妹都是龚澎在燕京大学时的同学。类似的出身和经历使他俩很快由相识、相知到相爱了。后来龚澎谈起这段感情时曾自豪地说:“我爱他的才,更爱他坚强的无产阶级党性!” 1940年8月1日,他俩结婚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