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新发现———猝死1 在过去10余年中,来自多个国家的特发性心室颤动(室颤) 和心脏性猝死的病例报告显示, 寻找到唯一的“阳性”发现是心电图上有J波或J点抬高。 在信息高度发达的今天,这些个例的发现都会传播给每一位医生,提示伴有J波或J点抬高极少数早期复极综合征患者可能发生猝死。 近年来随着Brugada征、J波与室颤相关的发现, 以及J波的基础研究进展,人们对此征的认识发生了改变。 部位分型 ①心尖部ST段抬高型(V3-V5导联); ②前间隔ST段抬高型(V1-V2导联); ③下壁ST段抬高型(Ⅱ、Ⅲ、aVF导联); ④复合型。 按良恶性分型 Ⅰ型:早期复极综合征特征性心电图改变出现在V1-V3导联,一般不伴有器质性心脏病,属于良性改变。 Ⅱ型:早期复极综合征特征性心电图改变出现在V4-V6导联,常伴有器质性心脏病,如缺血性心脏病等。 Ⅲ型:此型改变可不典型,见于V1-V6导联,可合并或不合并器质性心脏病。 可能机理 1.离子流的区域性差异:心外膜下心肌细胞的动作电位平台期Ito 、 Ikr 、 Iks 、 Ica、 Ik-ACH、 Ik -ATP 增强和内向Ito 减弱导致电位降低,而心内膜下心肌细胞无类似变化,引起了动作电位2相和3相跨膜电压梯度增大,可使ERPV时出现较明显的ST段抬高。 可能机理 可能机理 可能机理 2. 早期复极发生心脏性猝死机理:J波出现和ST段抬高代表心肌离子流改变,动作电位2相和3相跨壁复极离散增加,诱发二位相折返,发生心室颤动、猝死。 对于早期复极的治疗,晚近Haissaguerre等对122个室颤并早期复极患者(其中男90例)进行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以观察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结果静脉给予β2阻滞剂、利多卡因和维拉帕米治疗均无效,只有胺碘酮治疗的患者70%有效,异丙肾上腺素100%有效。口服给药奎尼丁最有效。从而他们得出异丙肾上腺素即刻静脉给药控制室颤发作效果最好,Bernard等的临床个案报道支持了这一观点。而对于间歇发作恶性心律失常者首选口服奎尼丁。从这些临床药物治疗观察不难理解,早期复极和BrS患者有不可分割的联系。 临床研究 引自Haissaguerre M,Sachner F,Nogam A,etal Characteristics of recurrent ventricular fibrillation associated with inferolateral early repolarization role of drug therapy(J):J Am Coll Cardiol.2009,53.612 据目前的资料显示: 绝大多数的早期复极变异均为良性, 只有少数患者可能出现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因此, 对于早期复极变异者需要重新评价, 既不要草木皆兵, 也不能掉以轻心。临床上应对具有反晕厥病史或有猝死家族史、ST段抬高及J波异常增大的患者, 需要高度重视, , 应进行动态心电图、冠脉造影和心脏电生理等检查, 对确诊病例可植入ICD; 对可疑病例, 应实施进一步的评价和随访,使其早期识别和处理极为重要。 临床研究 谢谢 细节决定成败 * * 早期复极综合征的再认识 南阳市第二医院 李相芬 早期复极综合征 传统认识:定义、心电图特点、发生机理 新发现:猝死 再认识:心电图分型、可能机理、危险分 层建议、临床研究 定义 早期复极综合征为一种临床常见的心电图现象, 是指至少两个相邻导联的QRS波终末部和ST 段起始部交界处的J点抬高 0. 1mV, 该心电综合征通常具有两种表现形式。 QRS波和ST 段之间的锐利转折消失, 而代之一段平滑移行曲线, 即J点型; 在QRS 波和ST段之间出现一个挫折或直立小波, 即J波型。 早期复极综合征 传统认识:定义、心电图特点、发生机理 新发现:猝死 再认识:心电图分型、可能机理、危险分 层建议、临床研究 传统认识心电图特点 J点抬高和J波形成: 主要发生在V2 - V5, 少数见于Ⅱ、Ⅲ、aVF导联, 当V1、V2导联出现J波时, QRS波呈rSr`型, 类似右束支; ST 段呈凹面向上型抬高: 常见于胸导及下壁, 抬高的幅度胸导高于肢体导联, 但很少大于5mm; T 波高耸; QRS波群起始部缓慢, 下降支快速或有切迹、顿挫, QRS 波群振幅增高, 时限缩短; 传统认识心电图特点 心电图短期内较少呈动态变化; 运动时ST段可下移或恢复正常等 运动前 运动后 早期复极综合征 传统认识:定义、心电图特点、发生机理 新发现:猝死 再认识:心电图分型、可能机理、危险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中级化学检验员技能鉴定考试题附答案.doc VIP
- SY∕T 6671-2017 石油设施电气设备场所ⅰ级0区、1区和2区的分类(2-2).pdf
- 2019年澳门四校联考试题及参考答案.pdf
- 五年级下册数学因数与倍数的知识点.docx VIP
- 会展管理综合技能考核(二)实践性考核工作报告.doc VIP
- 2025高二政治开学第一课《政好有你 再创佳绩》.pptx
- 2024年高考历史真题及答案解析(全国新课标卷).pdf VIP
- 创伤急救(151页)医学课件.ppt
- 公司(第一级)安全教育记录GDAQ20503.xls VIP
-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寒假数学计算题每日一练及答案(共20天).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