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现阶段建立福建省际窑址标本博物馆可行性探讨.doc

现阶段建立福建省际窑址标本博物馆可行性探讨.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现阶段建立福建省际窑址标本博物馆可行性探讨

现阶段建立福建省际窑址标本博物馆可行性探讨[摘要]福建是古窑址大省,拥有悠久的古陶瓷文化,陶瓷片是研究古陶瓷信息的实物资料。窑址标本博物馆是专题博物馆的持续探索,又是深化民窑和外销瓷史研究的新形式,在现阶段,福建省具备建立古窑址标本DNA信息库的基础和必要性 [关键词]福建 窑址标本 博物馆 1发展陶瓷标本博物馆是博物馆结构多元化的新趋势 近XX年间,博物馆的功能和形态发生了一系列重要变化,随着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变化及遗产概念自身内涵的不断扩展,博物馆形式必然呈现多样性的特点。陶瓷文化是我国最为悠远而璀璨的工艺文化之一,是最能折射人类文明发展史的文化遗产之一,陶瓷历来是我国历史博物馆的藏品和展品主流。大多博物馆内的陶瓷以整器精品为主。陶器易碎,历史遗留下的整器仅是少数,不能全面反映陶瓷工艺历史。陶瓷碎片存世数量多,类型多样,能揭露瓷器的胎、釉、足、底以及纹饰、款识乃至窑具技术和制造工艺等,尤其窑址出土标本的时代较为确切,通过对窑口和标本的剖析更易于还原陶瓷历史的真实面貌。近几年来,发掘、整理陶瓷窑址标本成为古陶瓷研究的新导向,陶瓷碎片大量流落民间,为了防止珍贵标本的散失灭绝,兴建专题博物馆予以保护收藏不失为明智之举,有助于调整传统模式,发掘文博发展事业的新亮点 2福建古陶瓷历史悠久,具备陶瓷标本博物馆的内涵基础 福建的陶瓷遗产丰富且源远流长,古陶瓷生产工艺是特有的历史文化重要构成。福建地处我国东南沿海,境内高山耸峙,溪流纵横,各地蕴藏丰富的高岭土资源,为陶瓷生产创造了优越的条件。在我国古代瓷器的生产和销售中,福建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1],境内陶瓷窑址分布密集,数量很多,可以说仅次于浙江省,是我国古陶瓷窑址发现最多的一个省份[2] 福建陶瓷起源很早,新石器时代早期开始了原始制陶技术,距今7450年的平潭壳丘头遗址、距今4000多年的闽侯昙石山遗址是福建陶瓷文化的开端。还发展了有别于北方的方格纹、圆圈纹、曲折纹的几何印纹硬陶。1959年全面普查,全省共发现遗址就达1000多处,大都有印纹硬陶出土 XX年考古发现浦城猫耳弄山商代大型古窑群,被推断为中国至今为止发现最早的龙窑,遗址中发现类型众多的窑炉和能够烧还原焰的龙窑,说明福建在商代时制陶业已经相当发达。在福建几何印纹硬陶的发展和终止过程中,也孕育产生了釉陶和原始青瓷[3]。XX年在普查中发现德化、永春边界尖山商周时期原始青瓷窑址,距今3000多年,福建开始被学术界推断为除浙江之外的原始青瓷起源地 正如其他地区一样,秦汉时期福建的原始青瓷发展迅速;魏晋以来青瓷开始大量出现,釉胎、造型和纹饰显示出很强的福建特色;隋唐五代之际,瓷器技艺渐趋成熟,北方安史之乱造成中西方陆上交通堵塞转向海上丝绸之路,这一转变给福建沿海的发展带来了机遇,泉州成为我国四大贸易港口之一。五代闽王王审知为了鼓励对外交往商业,在闽江口外的黄岐半岛开辟了甘棠港。大量的陶瓷品输往国外,而国外的陶瓷品也进入了福建,海上丝绸之路和中西贸易往来促进了福建陶瓷业的发展 宋元时期,北方动乱,江西、福建和浙江成了陶瓷集中生产地,福建有安定的环境和优良的港口资源,窑场纷纷崛起。泉州一跃成为东方第一大港, 海上贸易空前繁盛,成为亚洲、非洲、欧洲等国家和地区友好往来的枢纽。瓷器是主要出口货物。瓷器大量提供输往日本、新加坡等东南业各国。宋代最为著名的建窑带兔毫、鹧鸪斑的黑釉茶盏,因饮茶斗茶的风俗而名声鹊起,被列为贡品,在日本影响深远,被称为“兔毫天目” 明清时期,“窑址遍布境内各地,经文物普查,目前已发现窑址数百处,主要集中在闽江上游的建阳地区、泉州地区和九龙江流域的漳州地区[4]。此时陶瓷业的发展以德化白瓷为突出标志,釉色滋润如脂玉,被誉为“象牙白”、“猪油白”等。同时闽南、闽中和闽北地区出现了青花瓷、彩绘和素三彩,外销往欧洲日本、东南业和东非等国家 3历年调查研究成果提供窑址标本博物馆的学术依据 福建境内分布近千个遗址,其中古窑址占了绝大多数。在考古、文博和陶瓷研究工作者的辛勤努力下,陶瓷的研究成果积累丰厚,是成立窑址标本博物馆的学术参考依据 30多年来,除了窑址调查报告和发掘报告以外,公开出版的相关书籍丰富多彩,福建陶瓷研究成为学术界热点。《福建省志XX年出版,其中《窑址篇》凝聚了全省文物工作者的集体科研成果,图文并茂地详细记录全省窑址情况。在陶瓷研究专著方面,1993年有叶文程、林忠干的《福建陶瓷》、栗建安的《福建古瓷窑考古概述》,XX年曾凡的《福建陶瓷考古概论》,XX年叶文程主编的《中国福建古陶瓷标本大系》丛书是福建省第一套完整的陶瓷标本书籍,对古窑址的陶瓷标本进行了汇总、分类和比较,许多资料是最新采集并首次对外公布,是我省窑口信息最为详尽的古陶瓷学术丛书 在实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