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碳酸酐酶及多肽类生物大分子与-中国岩溶
第29卷 第3期 中 国 岩 溶 VoI_29 No.3
2010年 9月 CARSoL0GICA S1NICA Sep.2010
文章编号 :1001—4810(2010)03~0253一O5
碳酸酐酶及多肽类生物大分子与
岩溶动力学理论的思考
李 强
(1.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 国土资源部岩溶动力学重点实验室,广西 桂林 541004;
2.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重庆 400715)
摘 要 :岩溶动力系统是一个边界受制于 已有地表地 下岩溶形态,与地球 四圈层
有密切联系的开放系统。该系统在生物圈的主导作用下与水圈、大气圈及岩石圈
(土圈)相互作用,产 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发生水一岩一气作用,进而在全球碳
循环中发挥积极作用。生命物质在水一岩一气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尤其碳酸酐酶
快速催化水和二氧化碳反应过程,以及多肽类生物大分子提高方解石中镁含量能
力的发现,使岩溶动力学理论得到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因此,如何更好的将现代生
命科学理论引入到岩溶动力学中,丰富和发展岩溶动力系统模型,并与生产实践
相结合,是联合 国教科文组织岩溶研究中心落户桂林之后岩溶动力学理论发展过
程 中面临的新课题 。
关键词 :岩溶动力学;碳酸酐酶;多肽类生物大分子;溶解速率
中图分类号:Q551;Q71 文献标识码:A
2O世纪8O年代 ,以袁道先院士为首的国土资源
部岩溶动力学重点实验室研究群体把地球系统科学
理论引入到岩溶学研究中,并通过捕捉碳酸盐岩在岩
石圈、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界面上 以碳、水、钙循环
为主 的物质、能量传输转换特点,建立了岩溶动力学
系统模型及相关理论 (图1)L1]。尤其通过在岩溶形
成、碳循环、岩溶生态和水资源等领域连续成功实施3
个 国际岩溶对 比计划 项 目即:IGCP299、IGCP379、
IGCP448,不但为国际岩溶学术界提供 了共同解决岩
溶地 区资源环境 问题的机会 ,而且还丰富了岩溶动力
图1 岩溶动力系统概念模型
学理论 ,有力地推动了国际岩溶学科的发展,并为联
(据袁道先 2008)
合 国教科文组织 “国际岩溶研究中心”(IRCK)在中
Fig.1 Conceptualmodelofthekarstdynamics
国桂林的建立奠定了坚实基础 。此外 ,目前正在执行
system (afterYuanDaoxian2008)
的IGCP513“岩溶含水层与水资源 ”项 目将继续引领
国际岩溶地质研究方向。 文组织资助的国际岩溶研究中心的协定中,明确提出
2008年2月11日中华人民共和 国政府与联合国 该中心的第一个 目标是促进 “岩溶动力学”的发展 。如
教科文组织在 巴黎签订关于在中国桂林建立 由教科 何利用 目前现有的地域优势和组织优势来丰富和发
基金项 目: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所长基金 (No.2008002~llNo.2009004)~~I广西 自然科学基金 (No.2010GXNSFB013004和No.10
— 046—18)联合资助
作者简介 :李强 (1978一),男,博士 ,主要从事岩溶生态学研究.E—mail:glqian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地铁物业管理培训课件.pptx
- 工程数学(本)形成性考核作业4.doc
- GB T 34520.7-2017 连续碳化硅纤维测试方法 第7部分:高温强度保留率 标准.pdf
- 自编教材审核表(模板).pdf
- 一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II型呼吸衰竭患者的个案护理PPT.pptx
- [大庆]黑龙江大庆市民政局所属事业单位选调事业编制工作人员笔试上岸试题历年高频考点难、易错点附带答案详解.docx VIP
- ISO9001 14001 ISO45001检查表审核方法全套.docx VIP
- 增光膜规格说明书.pdf
-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第一单元教材解读及集体备课课件.pptx VIP
- 2024 离婚协议书 离婚协议(打印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