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万人坑守护者半世忠情.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位万人坑守护者半世忠情

一位万人坑守护者半世忠情他守护着1万7千具中国劳工的尸骨,他见证着虎石沟万人坑从开挖至今44年的繁华与寂寞,为了挽救记录侵华日军暴行的铁证,他甚至远离人群把家搬到了万人坑,一住就是8年。 虎石沟万人坑血泪史 1918年,日本一只矿山勘探队开进辽宁大石桥市圣水寺村,经过勘探,测定此地不但有高品位的菱镁矿石,而且储量巨大,大概占世界总储量的四分之一,是块宝地。于是就在那年的四月初八,南满矿业株式会社在大连成立。日本人开始在当地招矿工,开采矿石。由于规模的不断扩大,到了1937年11月30日,南满矿业株式会社把本部从大连直接迁到了大石桥。并从山东、山西、河北、四川大量招收华工。那时候日用工量最多达11万人 矿石被工人们从大山里挖出来,然后装上火车运到大连,然后用船运往日本。工人们日以继夜地挖矿石,吃不饱,穿不暖,每天都有工人死去。因为生活条件极差,有一年,矿上爆发了一种当地人叫火痢拉的传染病,最多一天就有60多名劳工病死。死这么多人往哪埋啊?日本人就选在虎石沟一处山坡,命令工人挖一个大坑,死去劳工的尸骨就往里扔。当时劳工们给这个大坑起了个名字叫“扔人坑”,而日本人却把它叫做“善人地”,意为让死者从这里升上天堂 1939年,南满矿业株式会社社长高木陆郎在一次会议上曾说过这样的话:“没有中国的苦力,就没有我们的会社,苦力在我们这边干活,其骨其肉也应在我们这边。”这次会议之后,日本人就散布了一个口号:用人命换矿石。由于不断有劳工死去,日本人继续招收新矿工以维持产量的难度逐渐增大,就通过不同方式把中国人抓到矿上,变为苦力。“大石桥矫正辅导院”应运而生。据当地的老人回忆,这所矫正辅导院的权力很大,发现在大街上闲走的青壮男人,就抓进辅导院。所谓的“校正”就是用各种刑具镇压社会闲散人员,镇压之后如果身体合格,就可以被收编入伪军部队到前线作战,如果身体不合格,就要被送到矿山上挖矿石。这类劳工有一个不错的名字叫“勤劳奉士”。“勤劳奉士”要在矿山上干三年苦力,不给工钱,如果三年之后还能活下来,可以回家。在千千万万中国劳工的艰辛劳作下,仅从1939年到1945年抗战胜利,日本就从大石桥掠走矿石一千多万吨,烧成镁块300多万吨。而中国劳工为此付出的代价就是,虎石沟万人坑埋葬了一万七千多具中国劳工的尸骨,在大石桥矿区的另外两个万人坑里也埋葬了一万两千多具劳工尸骨。据日本东方出版社1995年出版的《中国人强制连行》一书记载:“东北共有万人坑60所,大约埋葬了60万具中国劳工的尸骨;大石桥虎石沟等三所万人坑有2万人。” 1945年抗战胜利,日本人临走时为了掩盖罪行,将万人坑填平了。虎石沟万人坑也被淹没在岁月的尘埃之中,整整XX年 虎石沟万人坑从繁华到寂寞 1963年末,驻守辽南的39军军长张峰将军来到大石桥矿上,找到了矿党委书记。提议为了1965年阶级教育活动,开挖虎石沟万人坑一部份作教育基地。就这样,在一些当年幸存老矿工的指引下,虎石沟万人坑得以开挖。从1964年5月到1965年春,在开挖的140平方米的面积内,不足一米的开挖深度,就挖出了173具中国劳工的尸骨,据查,虎石沟万人坑最深处达十九米,可以说是尸旁有尸,骨下有骨。为了方便参观,有关部门又在万人坑遗址上盖起了展馆,在距坑XX年张凤岭28岁,是矿上的职工,因为他的普通话说得好,又有文化,所以他不仅当解说员,还负责对从当地农村招来的XX年至1968年间,到这里参观的人络绎不绝,平均每天的参观人数多达2万余人次。有的参观团从大连前一天晚上坐上卡车,凌晨4点赶到万人坑,参观时却仍然排不上第一批。”因为虎石沟万人坑巨大的教育意义,中央和省地首长也曾多次来到此处参观。当然负责给首长们解说的都是张凤岭。他曾亲自为宋任穷等中央首长讲解过万人坑的历史 然而,随着文化大革命的结束,来虎石沟万人坑接受阶级教育的人也突然少了下来,展馆也渐渐衰败了。据老人回忆,当时展览布置得丰富多彩,声光电特技效果也好:日寇的狼狗会狂吠,沙盘上的小火车会转圈跑,没死就被扔进“万人坑”的“矿工”会向外爬等等,形象逼真。后来一个时期,这个纪念馆连电都被掐断了,许多遗骨由于年代久远已经虫蛀风化。近年来参观人数是最多每年只有两三千人。“这里已经成了被遗忘的角落。”张凤岭老人曾无奈地说 1978年,张凤岭被调回矿里,担任工会副主席一职。展览馆里就留下两位更夫。张凤岭人虽调回矿上,可他放心不下展览馆,放心不下那万人坑里的累累白骨。因为年头久了,如果不进行养护,尸骨就要腐烂,于是一有空,张凤岭就要到万人坑去看看。如果有人来参观,他就给当解说,如果没人去,他就打扫打扫卫生。每年清明节前10多天,张凤岭都要给尸骨刷防腐油,然后开窗通风,把油味散净,等着清明时城里的学校组织学生来参观,就没有油味了 张凤岭甘当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