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省察历史价值 警惕思想废墟-任鹏杰2015.4.12
认识世界教育:课堂都在变什么? 现在,全世界的学校课堂,或多或少都悄然发生着某些转变,被称作“静悄悄的革命”。什么转变? ◆课堂由“教授的场所”转换为“学习的场所”; ◆课堂从以“目标——达成——评价”为单位的程序型课程,转变为以“主题——探究——表现”为单位的项目型课程; ◆课堂从班级授课的模式,转向合作学习的模式; ◆学校不仅仅是儿童们合作学习、共同成长的所在,而且还是教师们作为教学实践专家的共同学习和成长的所在。 ——佐藤学《教师的挑战》中文版序 “静悄悄的革命”告知人们,世界教育改革的一个趋势是,强调建构学习型的课程和课堂,凸显“活动的、合作的、反思的” 特点,促进学习者有效学习。 【我们的优势和差距】中国的中学课堂教学,研究怎样去“教”的多,研究为“学”而“教”的少,至于研究在课堂上教与学“合作”交集点的就更少了。 布鲁纳强调的“学习型课程”四元素 原动性 反思 协作 文化 【布鲁纳的学习理论重点】1.“原动者是产生效果(学习)的人……学习者是建构意义和知识的人”。2.原动式思想是问题导向的,并致力于寻求解决办法,学习的根本动力和效果来自学习者的原动力。3.自主与合作,缺一不可,“原动性与协作的关系犹如阴与阳一样”。4.反思是对学习目标的回馈评鉴,可致 “自我监察”能力,是更内在的学习思维品质。4.文化重在学习情境建构,包括师生角色及其交流方式等,请注意情境会“教”远比实际课程多的东西(此即“潜在的课程”)。 乌申斯基《劳动的心理和教育意义》:教学“不是教,而只是帮助学”。帮助的重点是引导。 【朱熹五个“自去”论原动】《朱子语类》卷十三:“某此间讲说时少,践履时多,事事都用你自去理会,自去体察,自去涵养。书用你自去读,道理用你自去究索。某只是做得个引路底人,做得个证明底人,有疑难处同商量而已。” 【成长意味着不断克服困难】阿兰《教育漫谈》:人(尤其儿童)“是骄傲而困难的动物”。“童年是个境界荒唐的时期”,儿童最大的愿望“莫过于尽早不做儿童”,而成长“必然加快往后只会极度缓慢下来的自我超越运动”。 【在享乐中不容易得到成长】斯宾诺莎格言:“卓越的事物总是困难的。”雅卡尔、玛兰《没有权威和惩罚的教育?》:“人类动物是懒惰的”。不要“去向孩子说我们要使你的事情更加容易,而应向他说:你运气真好,你有这些很难的事情做”。“我们应该将孩子暴露在失败的可能中,以使他能够超越自己”。 【恰当理解学习动机和动因】 动机三元素:满足感,抱负,自尊心。 动因三要素:合作,内容,选择。 艾恩《奖励的惩罚》:沃洛考夫斯基这样说道:“我从来不说‘调动孩子的积极性’,那将会剥夺他们自己的选择,我们所能做的就是促使他们自我激励。” 艾恩强调说:“教育工作者们的任务既不是调动孩子的积极性,也不是消极地无所作为,而是要创造一种让学习成为可能的环境。如同两位心理学家所说的那样,真正的挑战在于我们不是要‘等待某人开始对……感兴趣,(而是要提供)一种充满鼓励的环境,让学生们觉得自己拥有一些有兴趣的、有价值的选择,从而引发成功的学习过程和表现’。” “教学是合作的艺术”,没有参与,没有对话,没有互动,没有协商,就没有教育。 【不是A“对”B而是A“with”B】弗莱雷在《被压迫者的教育学》中说,真正的教育不是A“对”B的教育,而是A“with”B的教育,是将世界作为中介的教育。对话是主体间以世界为中介的交流方式。 【视力无法塞入瞎子眼睛】柏拉图《理想国》:教育实际上并不像有些人在他们的职业中所宣称的那个样子。他们声称自己能把真正的知识灌输到原先并不拥有知识的灵魂里去,就好像他们能把视力塞入瞎子的眼睛似的。 【真理不互动就无法获得】卡尔《人论》引申说:在《理想国》中柏拉图说道,往一个人的灵魂中灌输真理,就像给一个天生的瞎子以视力一样是不可能的。真理就其本性而言就是辩证的思想的产物。因此,如果不通过人们在相互的提问与回答中不断地合作,真理就不可能获得。 【价值观需要讨论来形成】阿马蒂亚?森《理性与自由》:正如弗兰克?奈特所指出的,“价值观是通过讨论才得以形成、验证和认可的,而讨论是一种社会的、知识的和创造性的活动”。 【罗素 “精神纪律论”的深意】高明的教师知道一种纪律——“来自人们的内心”的纪律,学生在教师富有成效的教育中,探寻并确定了人生的远大目标,这样就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关于幼儿“告状”行为及其指导策略的研究.docx
- 完整矿产资源法ppt(1).pptx
- 边坡治理设计合同.docx
-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课堂作业(书籍版).pdf VIP
- (高清版)T 19964-2024 光伏发电站接入电力系统技术规定.pdf VIP
- TB∕T 1632.2-2014 钢轨焊接 第2部分:闪光焊接.pdf
- 过年习俗课件.pptx VIP
- 07SG359-5(无水印免积分).pdf
-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精神行为症状及认知功能全面管理中国专家共识.ppt VIP
- 党纪学习教育个人问题检视清单及整改措施(“学纪”、“知纪”、“明纪”、“守纪”四个方面各十条问题和整改措施).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