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四章 肝胆病证
一、填空题:
1.胁痛在病证方面,有———— 有———— ,而以———— 为多见。
2胁痛之实证以———— 、———— 、———— 为主,三者又 ———— 为先。
3.鼓胀后期多因出现———— 、———— 或———— 等危候,使病情恶化,必须及时抢救。
4.鼓胀的病机多由于———— 、———— 、———— 三脏受病,———— 、———— 、———— 瘀积腹内,以致腹部日渐胀大而发鼓胀。
5《金匮要略·黄疸病》指出:“黄家所得,从———— 得之。”又对治疗提出“诸病
黄家,但———— ”。
6.黄疸的证候,一般是以———— 继则遍及全身,或黄如———— ,或如———— 。
7. .眩晕病位在———— ,由脑髓空虚,清窍失养,或痰火上逆,扰动清窍,与————
之脏关系密切。
8.眩晕若兼头胀头痛,心烦易怒,———— 者,应警惕发生中风。
9.中风病急性期是指发病后———— 以内,中脏腑类最长病期可至———— ;恢复期是
发病两周或1个月至半年以内;后遗证期系发病———— 以上者。
10.如何防治———— 是中风病急性期治疗的关键,首先必须区别———— 、———— 。
二、单项选择题:
1.胁肋刺痛,痛有定处,入夜更甚,胁下有徵块,舌质紫暗,脉象沉涩,治疗选用 ( )
A.龙胆泻肝汤 B.旋复花汤 C.丹栀逍遥散 D.柴胡疏肝散
2.胁痛一证,其病位主要在 ( )
A.肝脾 B.脾胃 C.肝胆 D.肝肾
3.下列哪一病证可兼黄疸 ( )
A.水肿之湿热壅盛型 B.不寐之痰热内扰型
C.热痹之痰浊壅寒型 D.胁痛之肝胆湿热型
4.寒湿困脾型鼓胀的治法是 ( )
A.疏肝理气,祛湿散满 B.温中健脾,行气利水
C.温补脾肾,攻下逐水 D.温阳化气,解表行水
5.湿热蕴结型鼓胀,聚然大量吐血,下血,可用 ( )
A.中满分消丸 B.紫雪丹C.安宫牛黄丸 D.犀角地黄汤
6.鼓胀的病位在 ( )
A.肺脾胃 B.心肝肾C.心脾肾 D.肝脾肾
7.患者腹部胀大半年余,胁下胀痛不适,纳减,食后腹胀,尿少,下肢微肿。检查:面
色暗晦,周身皮肤发黄,腹胀大,胁下可触及痞块,双下肢按之微肿,脉弦细,舌苔腻,应
诊断为 ( )
A.水肿 B.黄疸 C.积聚 C.鼓胀
8.患者腹大坚满半月,脘腹撑急,面目皮肤俱黄,烦热口苦,渴不欲饮,小便赤涩,大
便溏垢,舌尖红,苔黄腻,脉弦数,属何病何证。 ( )
A.热重于湿型黄疸 B.湿重于热型黄疸
C.湿热蕴结型鼓胀 D.气滞湿阻型鼓胀
9.下列哪项不属阳黄与阴黄的鉴别要点 ( )
A.小便黄与不黄 B.病程较长与较短
C.黄色鲜明与晦暗 D.虚证与实证
10.黄疸发病涉及的脏腑是 ( )
A.肝胆 B.肝脾 C.肝胆脾胃 D.肝胆脾肾
11.身目俱黄,右胁疼痛,牵引肩背,恶寒发热,大便色淡灰白,宜用 ( )
A.大柴胡汤 B.柴胡疏肝散 C.逍遥散 D.乌梅丸
12.下列哪项不符合阴黄的临床特征 ( )
A.身目俱黄 B.黄色晦暗 C.纳少脘闷 D.发热口渴
13.风阳上扰型眩晕宜选用 ( )
A.镇肝熄风汤 B.大定风珠 C.天麻钩藤饮 D.龙胆泻肝汤
14.下列哪项不是眩晕实证治疗原则 ( )
A.燥湿祛痰 B.清肝泻火 C.清镇潜降 D.疏肝理气
15.中风中经络中脏腑的鉴别要点是: ( )
A.神识昏蒙否 B.半身不遂否 C.语言流利否 D.口眼歪斜否
16.中风风痰瘀血,痹阻脉络主方是 ( )
A.大秦艽汤 B.化痰通络汤 C.镇肝熄风汤 D.指迷茯苓丸
三、多项选择题:
1.柴胡疏肝散可用于下列哪些病证的治疗 ( )
A.鼓胀(气滞湿阻) B.胃痛(肝气犯胃)
C.癃闭(肝郁气滞) D.胁痛(肝气郁结) E.呕吐(肝气犯胃)
2.胁痛的发生与下列何脏有关 ( )
A.脾 B.胃 C.肝 D.胆 E.肾
3.脾肾阳虚型鼓胀宜选用下列何方 ( )
A.附子理中丸 B.五苓散
C.《济生》肾气丸 D.《金匮》肾气丸 E.血府逐淤汤
4.肝肾阴虚型鼓胀可选用 ( )
A.一贯煎 B.杞菊地黄丸
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