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环境监测复习资料汇编
第一章绪论
环境监测的目的 P2
准确、及时、全面地反映环境质量现状及发展趋势,为环境管理、污染源控制、环境规划等提供科学依据。
环境监测的对象 P1
反映环境质量变化的各种自然因素;对人类活动与环境有影响的各种人为因素;对环境造成污染危害的各种成分。
环境监测的分类 P2
按监测目的分类(监视性监测、特定目的监测):A.监视性监测(又称例行监测或常规监测);B.特定目的监测(又称特例监测):(1)污染事故监测、(2)纠纷仲裁监测、(3)考核验证监测、(4)咨询服务监测;C.研究性监测(科研监测)。
按监测介质或对象分类:可分为水质监测、空气监测、土壤监测、固体废物监测、生物监测、噪声和振动监测、电磁辐射监测、放射性监测、热监测、光监测、卫生(病原体、病毒、寄生虫等)监测等。
环境污染的特点 P4
1. 时间分布性;2. 空间分布性;3. 环境污染与污染物含量(或污染因素强度)的关系(阙值);4. 污染因素的综合效应;5. 环境污染的社会评价。
环境监测的特点 P5
1. 环境监测的综合性
监测手段 :化学、物理、生物、物理化学、生物化学及生物物理等
监测对象 :空气、水体(江、河、湖、海及地下水)、土壤、固体废物、生物等
监测数据的处理:对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处理、综合分析,涉及该地区的自然和社会各个方面情况
2. 环境监测的连续性
由于环境污染具有时空性等特点,只有坚持长期测定,才能从大量的数据中揭示其变化规律。
3. 环境监测的追踪性
为保证监测结果具有一定的准确性、可比性、代表性和完整性,需要有一个量值追踪体系予以监督。
优先污染物及优先监测 P8
经过优先选择的污染物称为环境优先污染物,简称为优先污染物
对优先污染物进行的监测称为优先监测
标准与标准化 P9
所谓标准化,按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定义是:“为了所有有关方面的利益,特别是为了促进最佳的全面经济效果,并适当考虑产品使用条件与安全要求,在所有有关方面的协作下,进行有秩序的特定活动,制定并实施各项规则的过程。”
而标准则是“经公认的权威机构批准的一项特定标准化工作成果,它通常以一项文件并规定一整套必须满足的条件或基本单位来表示”。
中国环境标准体系的构成 P10
国家环境保护标准的构成 P10
中国环境标准的分类 P11
标准和技术法规的区别 P12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将地表水分为哪五类?排入相应水体的入水需要满足那些要求? P14
依据地表水水域环境功能和保护目标、控制功能高低依次划分为五类 :
Ⅰ类 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
Ⅱ类 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稀水生生物栖息地、鱼虾类产卵场、仔稚幼鱼的索饵场等。
Ⅲ类 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鱼虾类越冬场、洄游通道、水产养殖区等渔业水域及游泳区。
IV类 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
V类 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
对污染物的排放用浓度控制和总量控制各有什么特点?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如何划分第一类污染物及第二类污染物,其排放分别有什么要求? P20
第一类污染物是指能在环境或动植物内蓄积,对人体健康产生长远不良影响者。一律在车间或车间处理设施排放口采样;
第二类污染物指长远影响小于第一类的污染物质。在排污单位排放口采样,最高允许排放浓度应符合表1-7(第二类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P19-22)的规定。
未列入标准的物质最高允许浓度的估算 P31
化学物质有七百万种之多,并不断从实验室合成出来。如何确定和估计其最高允许浓度:
(一)参考国外标准
(二)从公式估算
(三)直接做毒理试验再估算
第二章
第一节水体污染与监测
水体污染的分类 P34
化学型污染:由酸碱、有机或无机污染造成的污染。
物理型污染:色度、浊度、悬浮物、热污染、放射性。
生物型污染:生活污水、医院污水。
水污染监测的对象和目的 P34
监测对象:环境水体:地表水、地下水
水污染源: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医院污水等
监测目的:(1)对江、河、湖、库、渠、海水等地表水和地下水中的污染物质进行经常性的监测,以掌握水质现状及其变化趋势。
(2)进行监视性监测,掌握废(污)水排放量及其污染物浓度和排放总量,评价是否符合排放标准,为污染源管理提供依据。
(3)对水环境污染事故进行应急监测,为分析判断事故原因、危害及制定对策提供依据。
(4)为国家政府部门制定水环境保护标准、法规和规划提供有关数据和资料。
(5)为开展水环境质量评价和预测、预报及进行环境科学研究提供基础数据和技术手段。
(6)对环境污染纠纷进行仲裁监测,为判断纠纷原因提供科学依据。
水质监测分析方法的三个层次 P38
A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党校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考试题库(附答案).docx VIP
- 2025至2030年中国铜件阀门行业发展研究报告.docx
-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说明书.doc VIP
- TB 10751-2018 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含2024年修改单(3-1).pdf
- 小学植物种植观察记录表.docx VIP
- 2025全球灯塔网络:改变观念提升数字化转型的影响力和规模白皮书.pdf
- 在TransCAD中如何编译和使用定制的VDF动态链接库.doc VIP
- 汽车式起重机吊装安全专项施工方案.pdf VIP
- 5eDnD_凡戴尔的失落矿坑_模组_中译(二校).pdf VIP
- 高考诗歌的比较鉴赏公开课省名师优质课赛课获奖课件市赛课一等奖课件.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