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社会主义.ppt

  1. 1、本文档共5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科学社会主义

  五、苏联模式、东欧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19世纪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后,20世纪首先把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变为社会制度实践的代表人物是列宁。他依据时代的变化和俄国的具体国情提出了社会主义革命理论,并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进行了探索。而且不断调整自己的对策,使得革命成果——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苏维埃政权保存下来,并且走上一条新的发展道路。 (一)列宁关于实现社会主义的理论 1、列宁的帝国主义理论 帝国主义的实质是垄断,帝国主义就是资本主义的垄断阶段。 帝国主义是腐朽的资本主义。一是人为阻止技术进步和其它进步;二是并不消除自由竞争,但是凌驾于竞争之上; 帝国主义是无产阶级社会革命的前夜。从1917年起,这已经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证实。 2、列宁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可能在不发达国家实现胜利的理论。 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加剧; 帝国主义战争的严重破坏,使得经济不发达国家的社会矛盾尖锐化; 不发达国家由于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使得资产阶级革命性受挫; 这些国家无产阶级的革命性强,又有农民做同盟军,有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便于形成联合力量。 3、列宁对俄国如何实现社会主义的探索 (1) 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①国内贸易国有化。一切食品、个人消费品和家用物品均由国家和合作社组织供应,取代私商。②余粮收集制。1919年1月11日,人民委员会颁布了《关于国家在出产谷物的省份征粮办法》的命令,在全国各地实行了谷物和饲料的余粮收集制。征收数额由粮食部根据收成情况规定,原则是富农多征,中农少征,贫农不征。③实物配给制。一切非农业人口都必须加入消费合作社(一度称消费公社),由合作社分配站按照工种定量配售食品及日用品。但其供应量远远不能满足居民的需要。④劳动义务制。要求凡是有劳动能力的人必须参加劳动,并强迫剥削阶级分子参加体力劳动。强制贯彻“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⑤全部工业国有化。1920年11月29日,最高国民经济委员会决定,将拥有机械动力,工人在5人以上的,或没有机械动力,工人超过10人的私营企业,全部收归国有。 军事共产主义作为一种政策,一种体制,一种模式,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高度来进行分析,作为小农经济环境和传统社会主义观念的产物,它毕竟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1、军事共产主义脱离了落后国家的客观现实。在一个社会化生产程度很低的国家里,立即实行全面国有化,强调在组织生产、管理和分配方面建立整齐划一的统一措施,并不能真正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脱离了农民的需求。十月革命后,82%的农民,从政治上讲,是支持苏维埃政权、拥护社会主义的,这是因为它解决了土地问题。但从经济上讲,小农经济同社会主义还有较大距离。他采用余粮征集制,完全禁止集市贸易和私人买卖,由国家直接实行工农业之间的产品交换。这脱离了农民的需求。 3、实行无货币社会是脱离实际的空想。 (2) 列宁转向新经济政策 1920年春天国内战争基本结束,秋冬之时则完全结束。但是苏联陷入了经济危机和随之而来的政治危机之中。布尔什维克党被迫转向新经济政策,开始建立起一种新的社会主义建设模式,它有以下重要特征: ①以市场为取向。②多种经济成分共存。③坚持党的领导,改善党的领导。④改革过分集权的政权体制,加强对权力的有效监督与制约。 (二)斯大林对社会主义模式的探索 虽然新经济政策本来是长期的社会发展战略,但列宁去世后,这一政策实际上已逐步停止实行,从20世纪20年代末起,苏联领导层提前结束了新经济政策。这次转变的结果,是建立起了斯大林模式,即后来持续存在了半个世纪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扩大到欧洲、亚洲拉丁美洲一系列国家的苏联社会主义模式。 1、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形成 社会主义苏联模式是伴随着高速工业化、农业化全盘集体化和大清洗三大运动形成的。这三大运动是相互配合、互相促进的,彼此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最终催生了一个以过度集权为基本特征的斯大林体制。 2、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特点: 其基本特征是过度集权。这一特征表现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和对外关系等诸多方面。 (1)在政治方面的表现为:过度集权的党和国家领导体制,自上而下的干部委任制,软弱而低效的监督机制,地位特殊的国家安全机关。 (2)在经济方面的表现为:国家所有制占绝对优势,指令性的计划经济体制,过度集中的部门管理体制,以行政手段为主的经济管理方法,优先发展工业和军

文档评论(0)

roven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