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选编数学题目不容忽视的五个问题概要1
投稿日期:2013-03-28 所投栏目:教研随笔
选编数学题目不能忽视的五个问题
笔者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从事初中数学教学多年。几乎每天都会要求学生做一定量的数学题目,每节数学课都要进行一定量的习题训练或测试。笔者认为数学教师在选编题目时,稍不注意,就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影响了学习效果。因此,笔者认为在选编数学题目时以下五个问题不容忽视:
一、不要选编愚蠢的题目
数学不仅是科学的大门和钥匙,而且它能训练人的思维能力,使人聪明。既然数学是一门使人聪明的学科,那么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就不要选择一些愚蠢的数学题目来误导学生。一些数学题目表面上看没有什么问题,也能够正常地解答,但题目如果表现得“很愚蠢”,那我们最好不要选择它。请看下面的一个例题:
例1:小东拿着一根长竹竿进一个宽为3米的城门,他先横着拿不进去,又竖起来拿,结果竹竿比城门高1米,当他把竹竿斜着时,两端刚好顶着城门的对角,问竹竿长多少米?
注:这是一个数学教师在公开课上的一个例题
学生在做这个题目的时候,我坐在下面就听到了这样的议论:“世上有这么笨的人吗?竹竿还横着拿,又竖起来拿。如果是我,早就扛起竹竿,雄赳赳、气昂昂地进城门了。还要管竹竿有多长,城门有多宽、有多高吗?”
所以笔者个人认为:这个数学教师选择这个愚蠢的例题是失败的选择,也造成了课堂教学的失败。
二、不要选编会造成解答过程出错的题目。
此类题目虽然能起到训练的效果,解答出来的结果也是正确的,但解答过程中会出现一些瑕疵,会破坏数学的严谨性。所以对这类题目最好也不要选,请看下面的例题:
例2:如图,已知平行四边形ABCD的周长为52,自顶点A作AE⊥CD,AF⊥BC,E、F为垂足,若AF=5,AE=8,求CE+CF的长。
注:此题见八年级数学(下)课课通(人教版)P84第9题。
这道题粗看没有什么问题,我们还是先来解答一下再回过头来看一看吧!
解: 设BC=,CD=,由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可得:
5=8 ①
∵平行四边形ABCD的周长为52
∴2(+)=52
即+=26 ②
综合①、②解得: =16, =10
∵AE⊥CD,AF⊥BC
∴再由勾股定理可求得:BF=5, DE=8
∴CF=BC-BF=16-5, CE=CD-DE=10-
∴CE+CF=(16-5)+(10-8)=26-
整个解答过程是没有问题的,也能够解出来,而且解出来的结果也符合要求;我们只要仔细看看解答过程,还是会发现其中的问题:CE=CD-DE=10-。CD比DE要小了,结果CE=10-﹤0了。
三、不要选编本身就不严谨的题目
数学教师如果选编一些本身就不严谨的题目给学生练习,会造成学生在数学知识上的混乱。《中小学数学》中学(初中)版2009年第1—2期P26刊发了毛春松老师的文章《我这样教“韦达定理”的应用》,文中列举了两个例题就属于这种类型。笔者就以原文中的问题2为例来说明,先请看问题2及解答过程[1]:
问题2 如果x1、x2是方程x2+(m–1)x+2–m=0的两根,且满足x12+ x22=6,求m的值。
解 根据韦达定理有
x1+x2=m–1, x1x2=2–m,
∵ x12+x22=( x1+x2) 2–2 x1x2
=(m–1)2 –2(2–m)=m2–3
∴ m2–3=6,解得 m1=3,m2=–3
经检验:m=–3时,原方程变为x2–4x+5=0,方程无实数解△<0,应舍去;只取m=3。
笔者曾在《中小学数学》中学(初中)版2009年第7—8期的《教学选例应严谨》中指出了这个问题。笔者认为[2]:毛春松老师文章中的问题2只说是方程的两根,并没有说明是实数根。学生到高中以后就会学到韦达定理在△<0的情况下也是成立的,那么根据问题2的题目意思,原文解答中的“经检验:m=–3时,原方程变为x2–4x+5=0,方程无实数解△<0,应舍去;只取m=3。”就应该删去。但考虑到这是初中学生学习的内容,高中的相关知识还没有学。
我们作为数学教师,对数学的教学语言应该严谨,给学生起一个表率作用,所以笔者认为应该把问题2改为:“问题2 如果x1、x2是方程x2+(m–1)x+2–m=0的两实数根,且满足x12+ x22=6,求m的值”这样更适合初中学生的实际情况,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严谨性,也不会造成以后学生进入高中后知识上的混乱。
四、不要选编不符合实际情况的题目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广泛应用于生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小升初语文阅读考点 专题五 写人记事类文章阅读指导 专练卷(含答案)人教统编版.doc VIP
- TCSAE-功能型无人车 自动驾驶功能场地试验方法及要求.pdf VIP
- 机械制图与CAD基础习题集第2版包玉梅习题答案.pdf
- FZ_T07037-2024《纺织企业水重复利用率计算方法》.pdf VIP
- 《企业财务会计习题与实训(第5版)》课后参考答案1-4章程运木.doc
- 人才素质盘点方案.pptx VIP
- 2023天健校招笔试题型.pdf VIP
- 必修下教材文言文逐篇过关挖空训练(二)(解析版)-2026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之古诗文(全国通用).pdf VIP
- 必修下教材文言文逐篇过关挖空训练(一)(解析版)-2026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之古诗文(全国通用).pdf VIP
- 天健笔试押题校招.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