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6.第十六讲:不等式的性质与证明
第十六讲 不等式的性质与证明
(包括基本不等式及其应用)
一、引言:
不等式历来是高考的重点内容.对于本讲来说,考查有关不等式性质的基础知识、基本方法,而且还考察逻辑推理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讲内容在复习时,要在思想方法上下功夫.
本讲考纲要求:了解现实世界和日常生活中的不等关系,了解不等式(组)的实际背景;了解基本不等式的证明过程,会用基本不等式解决简单的最大(小)值问题.
本讲命题方向:
1.从题型上来看,选择题、填空题都有可能考查,把不等式的性质与函数、三角结合起来综合考查不等式的性质、函数单调性等,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解答题以含参数的不等式的证明、求解为主;
2.利用基本不等式解决函数的单调性或解决有关最值问题是考查的重点和热点,应加强训练.
二.考点梳理
1.不等式的性质
比较两实数大小的方法——求差比较法
;
;
.
定理1:若,则;若,则.即.
说明:把不等式的左边和右边交换,所得不等式与原不等式异向,称为不等式的对称性.
定理2:若,且,则.
说明:此定理证明的主要依据是实数运算的符号法则及两正数之和仍是正数;定理2称不等式的传递性.
定理3:若,则.
说明:(1)不等式的两边都加上同一个实数,所得不等式与原不等式同向;
(2)定理3的证明相当于比较与的大小,采用的是求差比较法;
(3)定理3的逆命题也成立;
(4)不等式中任何一项改变符号后,可以把它从一边移到另一边.
定理3推论:若.
说明:(1)推论的证明连续两次运用定理3然后由定理2证出;(2)这一推论可以推广到任意有限个同向不等式两边分别相加,即:两个或者更多个同向不等式两边分别相加,所得不等式与原不等式同向;(3)同向不等式:两个不等号方向相同的不等式;异向不等式:两个不等号方向相反的不等式.
定理4.如果且,那么;如果且,那么.
推论1:如果且,那么.
说明:(1)不等式两端乘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方向不变;乘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方向改变;(2)两边都是正数的同向不等式的两边分别相乘,所得不等式与原不等式同向;(3)推论可以推广到任意有限个两边都是正数的同向不等式两边分别相乘.这就是说,两个或者更多个两边都是正数的同向不等式两边分别相乘,所得不等式与原不等式同向.
推论2:如果,那么.
定理5:如果,那么.
2.基本不等式
定理1:如果,那么(当且仅当时取“”).
说明:(1)指出定理适用范围:;(2)强调取“”的条件.
定理2:如果是正数,那么(当且仅当时取“=”).
说明:(1)这个定理适用的范围:;(2)我们称的算术平均数,称的几何平均数?即:两个正数的算术平均数不小于它们的几何平均数.
不等式的性质是解、证不等式的基础,对于这些性质,关键是正确理解和熟练运用,要弄清每一个条件和结论,学会对不等式进行条件的放宽和加强.特别要注意同向不等式可相加,也可相乘,但相乘时,两个不等式都需大于零.处理分式不等式时不要随便将不等式两边乘以含有字母的分式,如果需要去分母,一定要考虑所乘的代数式的正负.
3.常用的证明不等式的方法
(1)比较法
比较法证明不等式的一般步骤:作差—变形—判断—结论;为了判断作差后的符号,有时要把这个差变形为一个常数,或者变形为一个常数与一个或几个平方和的形式,也可变形为几个因式的积的形式,以便判断其正负.
(2)综合法
利用某些已经证明过的不等式(例如算术平均数与几何平均数的定理)和不等式的性质,推导出所要证明的不等式,这个证明方法叫综合法;利用某些已经证明过的不等式和不等式的性质时要注意它们各自成立的条件.
综合法证明不等式的逻辑关系是:,及从已知条件出发,逐步推演不等式成立的必要条件,推导出所要证明的结论.
(3)分析法
证明不等式时,有时可以从求证的不等式出发,分析使这个不等式成立的充分条件,把证明不等式转化为判定这些充分条件是否具备的问题,如果能够肯定这些充分条件都已具备,那么就可以断定原不等式成立,这种方法通常叫做分析法.
(1)“分析法”是从求证的不等式出发,分析使这个不等式成立的充分条件,把证明不等式转化为判定这些充分条件是否具备的问题,即“执果索因”;
(2)综合过程有时正好是分析过程的逆推,所以常用分析法探索证明的途径,然后用综合法的形式写出证明过程.
三、典型例题选讲
题型1:考查不等式性质
例1 判断下列各命题的真假,并说明理由.
(1)若,则
(2)若,则
(3)若,则
(4)若,则
(5)若,则
(6)若,则
解:(1)
,是真命题.
(2)可用赋值法:,有,是假命题.
也可这样说明:,
∵,只能确定,
但的符号无法确定,从而的符号确定不了,所以无法得到.
实际上有:
(3)与(2)类似,由
,
从而是假命题.
(4)取特殊值:
有,∴是假命题.
(5),
∴是真命题.
(6)乘方性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