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篇 犯罪行为、犯罪人、被害人.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四章 犯罪行为、犯罪人、被害人 ●一、犯罪行为 (一)概念 在犯罪学中,犯罪行为包括刑事犯罪行为、违法行为以及一切严重不良行为。 犯罪行为与刑事犯罪 在刑法学中,犯罪行为仅指刑事犯罪行为,即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性善论并不是事先假定人性一定都是善的,而是认为人有向善的内在驱动;同样,性恶论也不认为所有的人必然先天就是恶的,而是人性有向恶的发展的内在动因。18-25岁,其中20-25岁年龄段的犯罪人最多,被称为“最多犯罪年龄段”。此年龄段后,随着年龄的增长犯罪越来越少,35岁以后的年龄段开始大幅度下降,60岁以后则急剧下降。 青少年――矛盾期 生理早熟——心智不成熟 社会诱惑力大——自我控制力差 精力充沛、富于激情、容易冲动。 老年——衰退期 身体机能衰退,感官功能降低;反应迟钝,身心活动能力差,积极伤害性减弱;并且从各种社会活动中隐退。 ②犯罪类型 青少年犯罪:抢劫、强奸、盗窃、杀人、伤害。 中壮年犯罪:贪污、贿赂、诈骗、侵占、伪造。 老年犯罪:包庇、窝藏。 趋势:青少年犯罪成人化 ③犯罪形式 暴力、非暴力。 (2)性别特征 不同性别的人——生理机制不同——个体心理差异——不同的犯罪特征。 ①数量差异 犯罪人的性别结构与人口性别结构截然不同。人类男女性别比基本上是1:1,而犯罪人中男性占绝大多数。 A生理上——天生体力差、胆子小,性格温和柔顺,这一特点与违法犯罪联系性小。 B精神上——富于忍耐、牺牲、抑制等能力,较少违法犯罪。 C社会活动上——生养子女、负担家务,社会活动范围较小,与社会接触少,违法犯罪机会少。 ②类型差异 男性:抢劫、强奸、杀人、重伤害等暴力性犯罪; 女性:盗窃、诈骗、杀婴、投毒、卖淫等非暴力或暴力程度较低的犯罪。 商店扒窃占绝大多数。 ③方法差异 女性较男性富有隐瞒、保密、不外露等性格倾向,多采用诡秘、曲折的方法,具有卑鄙和残忍的特点。 6.家庭和人际关系特征 (1)家庭特征 父母的言传身教和家庭环境氛围的潜移默化与熏陶的影响,往往使犯罪人的犯罪带有一定的家庭特征。 美国犯罪学家萨瑟兰认为,违法犯罪的少年家庭,有以下特点: ①家庭成员中有犯罪者、行为不端及酒精中毒者; ②父母一方或双方死亡、离婚或被遗弃者; ③父母愚昧无知,或者知觉上有缺陷及因病不能管教者; ④父母性格简单粗暴,或专制或偏爱,对子女过于严厉或过于放任者。 (2)人际关系特征 ①对同学、同伴、同事、朋友、兄弟姐妹等同辈人与后进者关系亲密,讲究哥们义气;对先进者则关系淡薄、疏远。 ②对群体与集体,表现为偏爱落后群体,同其成员积极互动;疏远积极群体,甚至仇视、捣乱。 ③对待长辈,心存隔阂,感情疏远,情绪对立。 7.职业与社会地位特征 (1)职业特征 ①不同职业的犯罪人所占比例及犯罪状况呈现一定特点。 从各国调查的情况看,在全部犯罪人中,工人、农民、商人和无固定职业者所占比例较高,公务员及其他脑力劳动者所占比例较低。 (2)社会地位特征 ①社会地位低的人比社会地位高的人易于犯罪。 社会地位低——生活条件差、易受偏见、歧视,尊严、荣誉、权利不能保障——产生自卑、压抑、挫折感——实施犯罪 社会地位高——生活条件好、受人尊重、羡慕,拥有尊严、荣誉、权利——社会角色的自我约束力强——一般不犯罪 ②社会地位不同,犯罪类型也不尽相同。 社会地位高的犯罪人——智能性、商业性犯罪 社会地位低的犯罪人——暴力、抢劫、伤害等攻击性犯罪 (四)分类 为深入研究犯罪人的犯罪状况、犯罪特点、犯罪规律,需要按照不同的标准对其进行分类。如性别、年龄、身份、精神状态、心理状态以及犯罪性质、犯罪方式、犯罪组织形态、犯罪经历、罪行轻重。 1.性别——男性、女性犯罪人; 2.年龄——未成年、成年犯罪人; 3.身份——白领、蓝领犯罪人; 4.精神状态——正常、精神病犯罪人; 5.心理状态——故意、过失犯罪人; 6.犯罪性质——暴力、财产(含经济)、性犯罪人; 7.犯罪方式——暴力、智能犯罪人; 8.组织形态——犯罪自然人和犯罪法人; 9.犯罪经历——初犯、再犯与累犯,或分为职业、业余犯罪人; 10.罪行轻重——重罪、轻罪犯罪人。 ●三、被害人 (一)含义 是指因受到犯罪侵害而遭到人身权利、财产权利损害的人。 1.范围仅限于“受犯行侵害”的被害人 又称刑事被害人,一般违法行为、不道德行为、自然灾害的情形下,被害人不在其列。 2.必须“遭到一定程度的损害” 3.外延包括“自然人、法人、其它组织和国家” 被害人均具有一定的“人格”特点。 1.在司法实践中,大量的、直观的被害人当属自然人; 2.法人有其法律上的人格,是社会组织在法律上的人格化;

文档评论(0)

xiaofei200112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