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科学知识论的基本范畴.pptVIP

  1. 1、本文档共4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六章 科学知识论的基本范畴 第一节 现象与实在 一、现象与实在的比较 现象的断言: 表面的断言。 非实在的断言。 真理性的断言。 现象的断言举例:“他穿了一身警服。” 表面的真。 非实在的真。 结论:他穿了一身警服是绝对真实的。 实在的断言: 本质的断言 非表面的断言 似真性的断言 实在的断言举例:“他是一名警察。” 实在的断言。 非表面的断言 似真性的断言。 结论:穿警服的不一定是警察。 比较以上两个结论不难得出:实在的断言不如现象的断言可靠。所以,黑格尔说:“现象具有比本质更高的真理性。” 二、实在的规定 决定事物基本构成的实在。(水是氢和氧两种不同的原子构成的。氢和氧就是决定水的基本构成的实在。) 决定事物基本性质的实在。(氢、氧或氢和氧的混合都不具有水的性质。只有水分子才决定了水的性质。这个水分子就是决定事物基本性质的实在。) 决定事物自我生成的实在。(氢和氧通过氢原子和氧原子之间的共价键生成水。这个共价键就是决定由氢和氧生成水的实在。) 科学的目的是揭示实在。但科学的入口处是现象。换句话说,科学是从描述现象开始的。现象描述不可靠,基于这些现象描述的科学也就不可靠。 以上事实表明,对现象进行客观描写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影响现象显现的客观因素 现象是实在对观察者的显现。 观察者与被观察者之间的时间和空间关系决定观察后果。 实在所处的环境状态既影响观察者也影响被观察者。 观察手段和观察过程影响观察效果。 影响现象显现的主观因素 现象是观察者的主观感受。 生理因素的干扰。如眼睛色盲、耳朵失聪、因麻醉或神经系统障碍而失去知觉或处于迷幻状态、先天性痴呆等生理因素,都可能影响人们通过正常方式获得现象。 心理因素的干扰。如注意力、洞察力、判断力和预期心理暗示,都可能影响观察者的观察后果。 心盲状态(心灵的白痴和无知状态)不能进行任何有意义的观察。 现象描述的科学意义 物理主义:任何现象描述必然地都是物理描述。将来的科学也必定都能还原为物理科学。 现象主义:现象是“感觉资料的数据包”,不是物质世界本身。科学的职责不是去弄清蕴藏在现象之下的实在,而是为理解现象提供一些解释框架。 现象描述的科学意义(续) 主观唯心主义:现象是感觉的复合。科学并没有超出感觉的范围。没有感觉和感觉的复合,一切科学都是不可能的。 存在主义:任何存在都是包含时间概念在内的“在场状态”。科学的任务不是证明存在,而是解构存在。 第二节 原因与结果 找到一种因果关系,胜过当上波斯国的国王。 —— (英)大卫·休谟 因果观念的先验起源 因果观念存在一个先验性的起源。当一个事物存在的时候,人们自然而然地都会寻求导致这个事物存在的原因,并且找出一些“可能的原因”来解释这个事物的由来。这样一种先天存在的思维倾向,通常叫做人类思维的主观能动性。丧失因果关系追求的人,是一个思维能力不健全的人。 因果关系的判断法则是后验的 人们对不同事物会作出不同的因果关系判断。(以梦境为例) 第一种解释:梦是白天的一种思考。所谓“日有所思,夜必所梦” 。 第二种解释:梦是对梦呓者的一种预言和警告。《周公解梦》说:“狂风大雨人死亡,风吹人衣生疾病” 。 第三种解释:梦境思维与正常思维都是一种大脑的物质活动。 第四种解释:梦境是灵魂脱离肉体而进行的一种活动。它是灵魂可以脱离肉体而存在的证据。 当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进行不同的因果关系判断的时候,人们不禁要问:哪一个因果关系判断最接近真理?于是,人们开始寻求因果关系的判断法则。由此可见,我们关于因果关系的判断法则是后验的。 人类对因果关系判断法则的早期探索 古代印度的沙门思想:依据“相依”和“缘起”判断因果关系。 凡是存在因果关系的地方一定存在相依关系和缘起关系。既不相依,也无缘起,便不可能存在因果关系。 存在相依和缘起关系的事物,本身必定是客观存在的,而不是主观自生的,或虚无的。因此,作为原因和结果存在的东西必定具有实体性。 因果关系存在一一对应性。瓜有瓜的原因;李有李的原因。“问瓜抱李”,“问李抱瓜”,都属于找错了因果关系。 古代哲学家判断因果关系的方法 伊壁鸠鲁的类似法:依据前件与后件的相似关系来判断因果关系。 培根的三表法:通过对事物的存在性、差异性和程度列表,归纳出因果关系来。 穆勒的归纳析因法 契合法 (A、B、C、D)→(w、x、y、z) (A、E、F、G)→(w、t、u、v) 结论:A最有可能是w的原因。 差异法 (A、B、C、D)→(w、x、y、z); (B、C、D)→(y、w、z)。 结论:A最有可能是x的原因。 契合差异联用法 若:(A、B、C)→(x、y、z); (A、D、E)→(x、y、w); (B、C)→(

文档评论(0)

jdy26184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分享好文档!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