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 吴茂 例谈从学生的思维特点出发开展解题教学.doc

高中数学 吴茂 例谈从学生的思维特点出发开展解题教学.doc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中数学 吴茂 例谈从学生的思维特点出发开展解题教学

例谈从学生的思维特点出发开展数学解题教学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一般特性和规律性的一种概括的、间接的反映过程。思维能力是人和动物的重要界线之一,古罗马哲学家塞尼卡(L.A.Seneca)”.苏联著名数学教育家B.A奥加涅相认为“区别于传统的教学,现代教学的特点在于力求控制数学过程以促进学生思维发展”,他对“数学思维”作了如下理解:其一,是指一种形式,这种形式表现为人们认识的具体的数学科学,或是应用数学于其他科学、技术和国民经济等过程中的辨证思维.其二,应认识到它的一种特性,这种特性是由数学学科本身的特点及数学用以认识现实世界现象的方法所决定,同样,也是受到所采用的一般思维方式所制约. 数学教育家G.·波利亚曾经说过:“掌握数学就意味着要善于解题.要达到善于解题,就必须先学好数学基础知识,提高学生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的创新精神.” 教师应如何从学生的思维特点出发开展解题教学,科学传授知识,达到授人以渔的目的?下面,笔者通过若干例子就上述问题提出了解决的方法或途径. 一、在解题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结构意识 数学公式是一种固定的结构,要让学生能灵活应用公式,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结构意识;“以式之结构看式子”强调了这种意识. 不久前的一次学校的数学公开课上(听课对象为本校高三级某重点班和全体数学教师),主讲教师讲解了一道题.该题是这样: 例1:已知函数 (1)讨论函数的单调性; (2)证明:若,则对任意,有. 其过程如下:解:(1) 略; (2)构造函数,则 由于,即g(x)在(0,+∞)单调增加, 从而当时有,即, 当时,有,故. 该老师在讲解的时候,分析得很透彻(但没提到用斜率去处理的思路),其中还特别强调构造函数的重要性. 对于划线部分,在教研交流的时候,笔者认为用:”不妨设”可简化步骤.并且提出了用斜率的结构去处理的思路. 四天后,学校与他校联考的试题中恰有一道试题与之类似.题目如下: 例2(广东省2010届高考样本分析考试试题): 已知函数 (1)若为定义域上的单调函数,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2)当时, 求函数的最大值; (3) 当时,且证明:. 参考答案如下:解(1)略;(2)略; (3)当时,令 . 当. 令由 即 综上可得. 在改卷的过程中,笔者发现在全年级一千二百多人,只有极少数学生(这几个学生均不在上公开课的班)用构造函数的方法来解决此问题,而利用斜率结构去处理的思路占多数.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通过对部分学生的调查进行分析,笔者认为,用构造函数的方法技巧性较强,多数学生一开始不容易想到,所以多数学生从较为熟悉的斜率结构去处理问题.当然,用斜率结构去操作的学生由于在推理方面有所欠缺,该题都不能拿满分. 事后,笔者通过研究,发现用斜率处理更直观.过程如下: 解:(1)略;(2)略; (3) 的几何意义:表示经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 当时, ,显然, 在是单调递增函数,且递增速度逐渐减少,作出草图(图1)如下: (图1) 其中在处的切线是直线,在处的切线是直线,直线是与过(的两点的直线平行的切线,显然直线的斜率范围为, 故. 用此方法可以解决例1第(2)小题.显然,如果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注重渗透这种方法,培养学生的结构意识,应该更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 二、高等数学知识有助于理解中学问题的背景,在解题教学中要强调知识的积累和知识产生的背景对解题的帮助 德国数学教育家菲利克斯·克莱因认为,一个从事基础数学教学的教师应该站在更高的视角(高等数学)来审视、理解初等数学问题,只有观点高了,事物才显得明了而简单,有许多初等数学的现象只有在非初等数学的理论结构内才能深刻的理解. 例3 (2011年深圳一模理科数学卷21题): 已知函数. (1)当时,如果函数仅有一个零点,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2)当时,试比较与的大小; (3)求证:(). 探讨:(1)略;(2)(略);(3)命题者给出三种解法; 解法一是根据(2)的结论构造一个放缩结构,即 当时,,即.解法二是利用数学归纳法; 解法三是根据定积分的几何意义画图,可以直观的得到不等式: . , (图2) . , 又,, . . 在汕尾市统一改卷的过程中发现,该题第(3)小题考生所用的解法多数是用数学归纳法, 有一部分用构造不等式,而利用定积分的学生极少. 通过对本校高三学生的调查,发现学生选用数学归纳法是因为对关于正整数的命题平时教师经常强调用归纳法处理,而当问起为何不用构造不等式的方法的时候,被访的学生说:“技巧性过强,在考试的时候不容易想到;对利用定积分来证明,更是难以想象. 由调查的结果可以看出,教师在平时教学的过程中,对一些方法的传授是会影响到学生的思路的形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