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等构造 复习资料
总复习
概念
1、石香肠构造(boudinage):原先存在的比围岩强硬的岩层在垂直层理的挤压作用下被分割成一系列彼此平行的拉长体,亦称香肠(布丁)构造。布丁的延长方向平行于B轴方向,将之划归b线理。
2、窗棂构造(mullions):由强硬岩层组成的形似一排棂柱的半圆柱状大型线理构造。棂柱体的边界可以是层理面或原先存在的面,也可以是新生面如节理、劈理等。窗棂延长方向代表了应变椭球体的Y轴,属b线理
3、褶劈理(crenulation cleavage)-线理A-lineation(a)方向。常见有:拉伸矿物及矿物集合体;对称压力影;柔性层中拉伸的刚性体如拉伸黄铁矿、圆形化石;拉伸砾石及鲕粒。
6、S-C-C’面理(S-C’ fabrics):韧性剪切带内经常发育两种面理平行于剪切带内应变椭球XY面的呈S形展布的剪切带内面理S;平行于剪切带边界的间隔排列的糜棱岩面理C。糜棱岩面理实质是小型强剪切应变带,常由微细颗粒或云母等矿物组成。S面理和C面理的锐夹角指示剪切方向又称a型褶皱,是指褶皱轴(枢纽)与拉伸线理(a线理)平行的褶皱。鞘褶皱(sheath fold)Carreras等1977年提出的,是特殊的A褶皱,因形似刀鞘而得名,是韧性剪切带的标志性构造之一,其规模一般几米到几百米,有的可达数公里。大多呈扁圆状、舌状或圆筒状,多数为不对称褶皱,沿剪切方向拉的很长。
9、眼球构造(augen structure):混合岩化过程中,外来物质沿着片状、片麻状岩石注入时形成眼球状或透镜状的团块,断续分布,常有定向排列,眼球多为碱性长石组成,大小不一,有时晶形较好,呈卵形,长方形,有时眼球为长英质的长石,石英集合体所组成,当此眼球含量增多时,可成串珠状断续连接,并逐步过渡为条带状构造。)(porphyroblast)在剪切作用过程中生长,即边旋转边生长,类似于滚雪球,形成螺旋式尾巴,指示相反剪切方向。
12、双重逆冲构造duplex):是逆冲推覆构造中具有普遍性的重要结构型式。它由顶板逆冲断层(roof thrust)与底板逆冲断层(floor thrust)及夹于其中的一套叠瓦式逆冲断层和断夹块(horse)组合而成。
13、转换断层(transform fault):是大洋地壳的离散边界。转换断层两侧板块相互剪切滑动,通常既没有板块的生长,也没有板块的消亡。转换断层一般呈直立状,切割两侧的大洋地壳。转换断层有三种类型:脊—脊转换断层、脊—沟转换断层、沟—沟转换断层
14、应变(strain):岩石变形的度量,即岩石形变和体变程度的定量表示,物体变形时内部各质点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变化的两种方式:线段长度的变化,称为线应变(linear strain);两线间的角度变化,称为剪应变(shear strain)
15、付林图解(Flinn diagram):是一种用主应变化比a及b作为坐标轴的二维图解。a=X/Y=(1+e1)/(1+e2), b=Y/Z=(1+e2)/(1+e1),坐标的原点为(1,1),任意一种形态的椭球体都可以表示为一点。椭球体的形态用数值k来表示 k=tanα=(a-1)/(b-1),k值相当于图中任意一点与原点连线的斜率 。据k值分为五种形态的椭球体:k=0:轴对称压缩,铁饼型;1k0:压扁型;k=1:平面应变;∞k1:拉伸应变;k=∞:单轴拉伸,雪茄型。
16、复理石(flysch):是浊流沉积的海相地层,厚度较大,少含化石,发育递变层理,砂泥岩层的韵律组合,前造山。
17、磨拉石(molasses):形成于近海至陆相,分选、磨圆差的粗碎屑沉积,厚度较大,无递变层理,具交错层理,一般下部细(海相)上部粗(陆相),不同于山间盆地,同造山作用产物。
18、位错(dislocation):即线缺陷,线状排列的晶格缺陷,一般是晶格内一个滑动面的边界。位错的运动是晶内变形的主要方式,所以位错是影响岩石力学性质和变形行为的重要因素。位错是储存变形能的一种方式。
19、蠕变(creep):固体材料在保持应力不变的条件下,应变随时间延长而增加的现象。其机制有两种。扩散蠕变:矿物晶体在应力作用下通过质点扩散迁移产生的蠕变;滑移蠕变:由晶内滑移或由位错促进滑移引起的蠕变。
拆沉作用(delamination)由伯德(P.Bird)于1979年提出,其原意指岩石圈地幔因软流圈侵入而与上覆地壳剥离的过程。经后来的研究,目前一般理解为在板块汇聚地区岩石圈因挤压而缩短、增厚,使等温面下移。深部岩石圈根因变冷而重于周围地幔,导致在重力上失稳、拆离并沉陷到下伏热地幔中并被后者置换。因此它发生在后造山阶段,有拆离和沉陷的双重含意。岩石圈地幔被热软流圈所取代将引发快速的均衡回跳,并使地表的构造体制从挤压状态变为伸展状态,导致造山带坍塌和造山侵蚀作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广东省暴雨径流查算图表使用手册.pdf VIP
- 山西吕梁离石贾家沟煤业有限公司岗位职责汇编.doc VIP
- 东营市华凌科技办公楼的设计.doc VIP
- 2023年高考物理试卷(广东)含答案解析.docx VIP
- 2022-2023学年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2.2《红烛 》教学实录.docx VIP
- 消防安全知识灭火器使用培训教程PPT模板(完整版).pptx VIP
- 燃料采购供货方案,燃油运输方案.docx
- 第2课 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课件 中职思想政治高教版哲学与文化.pptx
- 《燃气涡轮发动机》课件.ppt VIP
- 中小学【新教材】2024年秋沪教牛津版英语七年级上册 Unit 1 Section4 课件教育教学资.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