碛口――黄河古码头 晋商西大门.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碛口――黄河古码头 晋商西大门

碛口――黄河古码头 晋商西大门山西临县的古镇碛口,沉睡了半个世纪后,被国内外专家学者的炒作唤醒了。它是黄河古码头,晋商西大门。晋商的发展与黄河水运有着密切关系,“迁有无而化居者,商也”。山西濒临黄河,晋商得益黄河水运,碛口码头作为晋商西大门,成为连接我国东西部地区的交通枢纽和货物集散地。我们今天研究晋商文化,应为黄河漕运与碛口码头浓墨重彩地记上一笔。 黄河中游的水旱码头 晋陕大峡谷上下千里之遥,碛口所以能成为晋商通行的水陆码头,是由于其地理位置独特: 一是大同碛天堑。大同碛位于湫水河注入黄河处。这儿黄河河床突然下倾,形成约3,5米的落差,再加湫水河山洪暴发时夹带着大量泥沙巨石,堆积卡塞在黄河的河道里,形成明礁林立、暗礁无数的险滩,当地人称“二碛”,这就是黄河上著名的大同碛。这儿正是黄河在丛山峡谷中转弯的地方,河道由400多米宽,突然缩成80多米,黄河水在巨石堆里穿行,拼命挣扎,激起千层巨浪,咆哮声如晴天霹雳。黄河行船谈“碛”色变,哪个艄公敢冒险载货闯“碛”呢!于是碛口就形成古代黄河河运中,船只必须靠岸卸货转为陆运的集散码头了 二是有天然良好的码头。船筏靠岸,必须有个固定的码头。碛口坐落在大同碛的上游,面向黄河,背靠卧虎山,大同碛就是一个天然的“拱水坝”,迫使黄河主河道长期流经碛口镇脚下,平水期水面宽也有350―500米,近岸水深可达60厘米,可以浮起载重的大船,并同时可停泊二三百艘,所以是,良好的天然码头 三是有陆路外运的良好孔道。古代陆路交通主要靠骆驼与骡马驮运。碛口因地处富饶的百里湫川,有着充足的人力和畜力,且道路相对易行,因而水路运来的大批货物都能及时转运出去。清华大学陈志华教授考察碛口后说:“晋陕大峡谷万山罗列,口外物资河运转陆运,运到晋商大本营汾、平、祁……碛口是最近最佳选择。周而碛口亦谓晋商发祥地之一,也是晋商的西大门。” 连接我国东西部地区的交通枢纽 古代黄河漕运一直十分繁忙,特别是明清两代,边关烽烟四起,战事不断,明初设“九边”重镇,屯兵近百万。碛口处于西通秦陇、东连燕赵、北达蒙古、南接中原的位置,边关所需军饷粮草以及西北少数民族与内地交流物产,大都要经过黄河至碛口转运,所以碛口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然而当时河运都是官办,碛口码头虽然帐篷连营,骡马成队,但周围的百姓除了出苦力赚脚钱,并无太大的实惠。明初实行“开中制”,向边关地区送粮食物资,由官运变为招商。为了吸引商人参加漕运,商人可以根据自己向边关运送粮食的多少及远近,向朝廷换取“盐引”,即垄断的销盐权,以此谋利。正是这一“运饷换引”的改革,使黄河漕运变得利益丰厚了。运盐销盐本小利大,不少商人靠销盐权几年内便发迹成为大户。距碛口5华里的侯台镇,当时就发展成为重要的商贸中心。清乾隆年间,湫河水冲毁了侯台镇,碛口很快替代侯台镇成为晋商最活跃的地区之一 碛口发展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边疆的稳定,商贸的发展。时至明嘉庆年间,北方少数民族瓦刺、俺答还继续南犯,他们谋求内地与边境的通商,均遭明王朝拒绝。隆庆五年(1571),蒙族俺答汗几次骚扰山西内地,阁僚张四维、大同总督王崇古上奏隆庆帝,请答复俺答汗要求开辟边疆贸易的愿望,隆庆帝同意了,封俺签汗为顺义王,蒙边封贡通市。从此,内、外蒙及陕甘北部才出现了和睦气氛,经济得以发展,像包头一样的城市才繁荣起来 到了清康乾盛世,三代帝王平边乱,拓疆土,更促进了西北边疆与内地的贸易。当时,货物往来主要靠黄河水运,碛口占据着特殊的地理位置,自然很快就繁荣起来。据史料记载,乾隆八年(1743),山西巡抚刘于义向朝廷奏请以碛口为水早转运码头,从归化平原运粮食接济汾州、太原。刘于义在奏折中说:“黄河船筏一岁中止可运六个月,三月、四月、五月、七月、八月、九月可以运米,惟六月中风涛太大,十月以后天气寒冷,难于转运。”刘于义还在奏折中建议用“牛皮混沌”,混沌“最为捷,虽惊涛骇浪中,从无倾覆之患” 碛口人把蒙盐叫做“红盐”。蒙盐产于河套吉兰泰池,晋北人多食其盐。乾隆四十五年(1780),耽心蒙盐由水路运到碛口之后与山西河东盐发生产销矛盾,所以只许由陆路运输,其“道远费贵”。乾隆五十一年(1786),山西巡抚伊桑河阿趁乾隆帝到五台山礼佛,上奏乾隆“请改蒙盐为水运”,并在碛口贮岸,零星售贩,不得载至卞游。乾隆把奏折交部议之后允准了。吉兰泰盐池同时产食用碱,也经碛口转运 河套地区盛产甘草、枸杞等药材以及皮毛、胡麻油等,都要经黄金水道运往碛口,再运到晋中乎川,特别是胡麻油,是晋中平川食用油与点灯用油的主要来源。碛口有句民谣:“碛口街里尽是油,油篓垒成七层楼,骡马骆驼驮不尽,三天不运满街流。”还说:“碛口三天不发油,汾州城里黑黢黢。” 据《晋商巨族二百年》载,清末的一年,祁县乔家大院的乔景仪垄断了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