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耀南将军长征路上故事.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王耀南将军长征路上故事

王耀南将军长征路上故事王耀南(1911―1984),江西萍乡上栗人,原萍乡煤矿工人。1922年参加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1927年参加毛泽东领导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任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二团爆破队副队长。此后,他一直战斗在我军工兵战线,是我军工兵事业的开创者之一。新中国成立后,他曾任解放军工程兵副司令员等职。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在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王耀南任红一方面军工兵营营长兼第一连连长。他率部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 长征路上第一桥 1934年10月上旬,王耀南率红军总部工兵营奉命赶赴江西于都执行架桥任务。经过几天的急行军,工兵营于10月12日到达于都。于都河宽约600米,水深1至3米,最大流速为每秒1.2米,为沙石河床。红军总部决定集中大部分工兵部队,在于都的花桥、赖公庙等地架设五座浮桥。王耀南率领工兵营负责在赖公庙附近架桥。红军总部要求这座桥能通过骡马和炮车,并必须在10月16日午夜12时前架通。为了保守秘密,架桥作业只能在夜间进行 当天傍晚,王耀南率领工兵营开始架设浮桥。在深水区,他们用民船做桥脚,杉木当桥桁,上面铺上门板结成浮桥;在浅水区,他们打木桩做桥脚。因河面太宽,又是夜间作业,指挥员的口令听不清,旗语看不见,指挥民船准确进入桥轴线很困难。王耀南十分着急,便向老船工请教。老船工给红军出了个点子:在每条船中同一位置挂上一盏马灯。盏盏马灯成了一条直线,就说明每条船都在一条轴线上。老船工的建议,大大简化了指挥手续,加快了架桥进度 10月14日,中革军委副主席周恩来在总部首长陪同下亲临施工现场视察。王耀南向他汇报了架桥工程的进展情况。周恩来强调了架设于都桥的重要性,并亲自布置了遇到敌机袭扰浮桥时疏散和撤离的办法。根据周恩来的指示,王耀南组织工兵营研究了疏散浮桥的具体办法:首先,每条船的锚一定要下正,使船保持在一条直线上。然后,在系锚的绳索上安上浮标,在船的固定处做上记号。疏散时解开绳索,船顺水漂离隐蔽。需要架桥时,再把船开来,捞起浮标,找到记号,加以固定,浮桥便恢复了 根据红军总部命令,从10月16日开始,参加长征的工农红军每天下午6时至次日晨7时前通过浮桥。7时以后,浮桥拆散隐蔽。尽管如此,敌机还是发现了红军架设的浮桥。10月17日,敌机轰炸了于都桥。由于工兵营早有准备,浮桥和架桥器材均未受到损失。当晚,红一军团数万官兵顺利通过于都桥 18日下午5点多,工兵营刚将浮桥连接好,毛泽东和红军总部首长就来到了浮桥边。王耀南立即迎上前向毛泽东一行敬礼。毛泽东和工兵营指战员一一握手,亲切地说:“同志们辛苦了!”接着,他一边走,一边了解部队架桥作业和执行纪律的情况。走到桥头时,毛泽东问道:“营长同志,现在可以过桥了吗?”王耀南立正敬礼答道:“请主席过桥!”毛泽东和红军总部首长迈开大步走上浮桥。从此,红军主力和党中央机关告别了中央革命根据地,开始了震惊世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通过彝民区 1935年5月中旬,王耀南率红一方面军工兵连协同红一师一团作为抢渡大渡河的先遣队,从冕宁经大桥镇向安顺场挺进 到安顺场渡口,必须通过一个少数民族居住区――彝民区。行前,红一团首长向王耀南率领的工兵连介绍了彝民的情况。彝民性情豪爽,诚恳朴实,但由于长期受国民党反动政府的剥削和压迫,再加上汉族奸商对彝民进行经济盘剥和欺骗,因而对汉人疑心重,仇恨大。团首长说,因为彝民不了解红军,我们必须以实际行动取得彝民的信任,无论遇上什么情况,都不能向他们开枪,这是总部的命令。一切准备就绪,王耀南便率工兵连向彝民区进发 彝民区山路崎岖,古树参天,野草丛生。彝民听说汉族军队来了,立即将山涧上的独木桥拆毁,把溪水中的石墩搬开。这样,工兵连只能一边行军,一边砍树架桥,修整道路 工兵连刚走到离巴马房不远的山谷里,突然听到远处传来几声枪响,随后几个彝民朝工兵连冲来。他们手持土枪、长矛、弓箭,拦住了工兵连前进的道路。走在前面的三排长陈亦民向彝民解释,彝民根本不理他。罗指导员带着会说四川话的小程上前解释,刚讲了几句,就听到那几个人叽哩咕嘟地大喊了几声,山上顿时响起了“呜呜”的号角声,一会儿,不知从什么地方冒出了许多彝民。他们手持大刀、长矛,呐喊着蜂拥而至。工兵连指战员还没弄清怎么回事,便被众多彝民团团围住 不一会儿,彝民开始动手抢工兵连的武器和工具。当几个彝民挤到王耀南身边时,通讯员小刘立即上前阻挡。可又高又大的彝民没费多大劲,就把小刘按倒在地,用脚踩住,连枪带衣抢了个精光。王耀南真没想到他们会这样野蛮地对待红军,一气之下,拔出手枪,打开枪机。战士们的眼睛都紧紧盯住王耀南,只等他下命令 猛然间,王耀南想起了党的政策、军队的纪律。这时,王耀南收起枪械,大声喊道:“总部命令,不准开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