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大钦老中医治疗肠易激综合征临床经验.docVIP

黄大钦老中医治疗肠易激综合征临床经验.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黄大钦老中医治疗肠易激综合征临床经验

黄大钦老中医治疗肠易激综合征临床经验[摘要]通过整理长期随诊恩师病案,其在治疗内科疑难杂病方面师古不泥,尤其在肠易激综合症运用中医辨病与辨证、气功养生方法进行治疗,相辅相成,以获良效 [关键词]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药疗法医案 黄老系我省著名老中医,学识渊博,医术精湛,从医50余载,擅治内科疾病。笔者师承黄老,受益匪浅,现将其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经验介绍如下,以飨同道 1病因病机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肠病,患者常有腹痛、腹胀,排便习惯改变和大便性状变化等临床综合征。十几年来,笔者随黄老用中药、气功等疗法,辨证论治,辨证施功治疗肠易激综合征,取得了很好疗效 肠易激综合征又称肠郁,临床主要表现为腹部不适,腹胀、腹鸣、腹泻、便秘等症状,反复发作。其病理为情绪波动或疲劳与肠道因素相互作用所致肠道运动、分泌功能紊乱。表现为肠道运动加速,张力增高或分泌增多,一般无器质性炎性改变。病变主要在结肠。其病因病机为脾虚湿盛,肝郁乘脾,肝郁气结致气郁湿阻,大肠传导失司,日久气血不和,阴阳失调,病位在肝脾及大肠,多属虚实夹杂 2辨证论治 黄老认为,肠易激综合征为脾虚肝乘为临床表现,属为慢性,其特点为泄泻之症外主要伴腹痛,痛则欲便,便后痛减,明代《医方考》谓:“泻责之脾,痛责之肝,肝责之实,脾责之虚,脾虚肝实,故为痛泻。”对此可用扶土抑木法,即:“土中泻木法”,常用方剂如痛泻要方(白术、陈皮、白芍、防风)黄老临床辨证施治中常用李东恒之升阳益胃汤(黄芪、党参、白术、炙甘草、陈皮、茯苓、黄连、半夏、泽泻、防风、羌活、独活、柴胡、白芍、生姜、红枣),其中有六君子汤健脾运化水湿,用痛泻要方以抑肝扶脾,行气化湿,又用防风,羌活、独活、辛能散肝郁,香能疏脾气,胜湿止泻,柴胡,生姜,红枣疏肝健脾。故本方有抑肝扶脾,行气化湿,还有升清益气,健脾祛湿的作用 3健身气功辨证施功 黄老认为,气功疗法是祖国医学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情志修养和引导吐纳方法使体内真气从之,气至病所,达到治疗目的,分别以贯气法,静功和动功予辨证施功 3.1 贯气法 这是气机调顺基本入门功。通过站桩姿式,锻炼筋骨、腰、腿的锻炼,达到疏通下肢经络,配合意念和均匀的自然呼吸,帮助初练者以导引气,调畅气机,从而达到上虚下实,祛病目的 3.2 静功 强调“入静”,根据每个患者的体质可采用卧功,静坐二种姿式。意念存想“丹田”,试意念身体之外的美好情景,“一念代万念”排除杂念,达到提高免疫力作用 该功法第一步:静功:采取端坐式,项挺直,目向前平视,闭口,舌舐上腭,全身放松,自然呼吸,气要均匀 第二步:以意领气,先由会阴开始上入毛际,沿任脉的关元、神厥、膻中、天突、廉泉到头顶,沿督脉由头顶下行至风府、大椎、至阳、命门至尾闾骨归会阴再上入小腹(即小周天运行) 第三步:由小腹向左行至气冲、髀关,沿足阳阴胃经直下内庭走足心涌泉穴,再从足三阴由下向上行,经阴廉到气冲穴 第四步:由气冲穴到任脉的曲骨穴,经关元、气海、神厥、中脘、膻中到天突 第五步:由天突向右经中府、俞府到肩井肩髀穴,再沿手阳明大肠径向下到阳池,再分别下行至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之后,从手三阴经由下向上,直至天突穴 第六步:由天突穴向上到廉泉穴,因舌舐上腭,使任督相通,经气到头顶,再向下到风府,沿督脉直下至尾闾,回归会阴,再上行至丹田而终止(即大周天运行) 3.3 动功 在掌握贯气法、静功基础上,可选用消食步、逍遥步、仙鹤步、虎扑等功法增强中焦气化作用,达到升清降浊,泌其浊液于小肠,传导糟粕于大肠是降浊功能最后形式 气功是通过调身、调息、意守,进行主动自我身心锻炼的方法。按摩是通过推按头面、四肢及腹部特定部位,进行被动运动 4典型病理 张某,男54岁,初诊日期:XX年9月,主诉腹痛、腹泻数年,加重2个月。因从事水泥工工作,疲劳后恶寒、肢节酸痛、身体沉重,发时精神紧张,大便4~5次/日,伴有脘痞纳呆,食少无味,倦怠乏力,脉弱。多次大便常规检查无病理改变,结肠镜未见炎性病理改变,X线钡剂灌肠检查阴性。中医辨证:肝郁脾虚,湿邪留滞。治法:抑肝扶脾,行气化湿。方用:党参10g,黄芪10g,炒白术10g,炮姜3g,炒白芍10g,陈皮3g,防风10g,羌活3g, 柴胡6g,炒苍术12g,姜半夏6g,神曲10g,茯苓20g,薏苡仁10g,炙甘草9g,五味子6g,水煎服,日2次 配合健身气功,贯气法、静功和动功,每日二次,每次30分钟,收功时增加搅舌海、咽津等,保健功1周后复诊,大便日2-3次,原方加砂仁,服半月再诊,胶痛症消,大便日1-2次,继服原方半个月,大便日1次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