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辛亥老人记忆 百年家国缩影
辛亥老人记忆 百年家国缩影拿起由张之华先生主编、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张祉兹翰墨拾遗》一书,在封面淡雅的水墨山水间,一位睿智的老者目光如炬,透过历史的云烟,向我微笑。张祉兹先生名锡福,字祉兹,以字行,四川雅安人,生于1889年,卒于1961年。诚如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方汉奇教授在本书的序中所言:“他是近现代中国的一个爱国的和积极参加过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知识分子,一个忠诚于教育事业的教育工作者,一个积极拥护和支持党的各项工作的民主进步人士。”短短三句话,概括了他对国家一生的奉献
张祉兹先生的一生,和中国的近现代历史紧密联系,他以实际行动诠释了那个时代的知识分子的拳拳赤子之心。XX年一样,怀着报效祖国的愿望远赴日本,成为雅安第一个公费派赴日本学习农学畜牧兽医的留学生。留日学习期间,辛亥革命爆发,他响应孙中山召唤,一度回国参加蔡锷将军领导的云南起义的宣传联络活动,成为同盟会会员,投入到辛亥革命的第一线斗争中。在日本东京帝国大学学成归国后,他一直从事教育与农牧科技事业,曾出任黑龙江省行署委员,省畜牧筹办处帮办,四川省公立农业专门学校(后更名为四川大学农学院,今四川农业大学的前身)教授,抗战爆发后,他回归雅安故里致力于中小学教育……这位年轻的留学生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祖国的畜牧科技和教育事业
张祉兹先生是爱国的进步知识分子,解放前,在四川,他有得力的人际关系,可以助他成为有权有势的人,但他没有攀援附会。他具有诗人的气质,喜欢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散淡生活,诗词歌赋是他精神家园的重要内容。《雅安市志》附录中收录了他在XX年代创作的一组七律诗五首,描绘了雅安地区风景名胜的美丽景象,饱含了诗人对故乡秀丽山川的热爱以及对和平年景的向往。后人称赞这些诗道:“5首诗采用同一个韵,而且是险韵,能够一气写就,实为前人少有,堪称独创佳作。”
这本书收录了张祉兹先生的一些旧体诗词,其中浸透着他饱满的生活情趣,使人不得不为他的艺术才华所折服。同时,作为一位爱国的知识分子,他还常存忧国忧民之心,在他挥笔写就的词句里面无不浸透着对社会生活的关注。这本文集选录了他在黑龙江工作时,为发展当地畜牧事业所写的调研和规划,以及中年以后在四川从事教育工作时所写的有关教书育人方面的文字等,篇篇都展示了他的云水襟怀和敬业精神
最值得一书的是21世纪初发现的张祉兹先生的遗著――《致将军书》。1915年夏秋,张祉兹从日本学成归国后,奉黑龙江省巡按使、辛亥革命爱国将领朱庆澜将军电调,被聘任省行署委员兼省畜牧筹办处帮办,也就是在这段艰苦创业的时期,他写出了流传后人的《致将军书》
这封张祉兹致镇安右将军朱庆澜的信是XX年5月在黑龙江省档案馆被发现的,它用毛笔书写在白底红线8行宣纸信笺上,从右到左竖写,约1600字,字迹飘逸苍劲,洋洋洒洒,一气呵成。张祉兹先生以赤子报国之心,对如何建设好黑龙江这一国防重地,提出五点条陈:“选拔英才,资遣留学”;“修筑铁路,巩固国防”;“开发实业,以裕民生”;“端士习,以正人心”;“察牧令,以肃官方”。信中还列出正在草拟的发展全省畜牧业的五个方面的规划:“试办公用肉食厂,以维牧政,畅国货”,“兴办畜牧教育,以宏造就”,等等,表现出张先生超前、务实的眼光和渴望早日强国富民的意愿
在《致将军书》中,张祉兹先生还提出了自己的教育理念,他说: “学校为人才渊薮,学生乃国民模范,不洁之渊,污秽必多,不正之模,体形斯怪。”教员务须“品行端正,上行下效,如影随形,师道立则善人多,移风易俗,端在于乎此。”他终此一生都坚持了这一观念,无怨无悔。直到晚年,他在坎坷中仍引以自慰的是:“一般受过教的学生,他们都能为人民服务,为社会立功。”
新中国成立后,张祉兹先生对新中国前途寄予无限希望,他写道:“依照政协纲领做去”,国家必然会“由小康而大同”,走向“民主、独立、和平、统一、富强”。并表示,他的个人志愿是:“只要一天存在,便要帮国家教育一批良善分子。”
捡拾隐藏在历史深处的记忆,还原一个有生命的历史,是散文写作的一个潮流。本书辑录了有关张祉兹先生的各种传记材料,以及家属和亲友们所写的怀念他的文字。这些回忆之作不事邀宠,笔锋平实,很有历史感、感染力和说服力,深刻反映了中国社会发展道路上的峰回路转,在这些纪念文字中,我们看到了这个大家庭在历史洪流中的沉浮。这些源自心底的笔墨,证明了文字所能蕴含的能量
在本书的阅读中,我们能够从那些鲜活的历史细节里感受到人类对真理孜孜不倦的追求,对高贵生命的讴歌和对自由精神的赞美。这是一部带着生命体验和灵魂呼吸的历史,不由得让人感叹,即便是在人生的困境里面,仍然有一种坚毅在支撑着我们前行
(责编兴柱)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