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盘踞海外到回流中国――海外华商生存报告
从盘踞海外到回流中国――海外华商生存报告对于海外投资,美洲华商看重提高效率,东南亚华商偏重分散风险,但随着对该国工商业冲击增大,华商们面临的生存困境让他们重新把目光投向国内
XX年的夏天,是3万名俄罗斯华商的多事之秋。6月10日,莫斯科政府宣布,销毁去年查扣的价值XX年,世界华商总资产约3.7万亿美元,XX年经济危机后,华商资产缩水1/3,减为2.5万亿美元
99%的华商是小老板,19世纪至XX年代的第一代华商靠“四把刀”(菜刀、木工刀、剪刀、理发刀)谋生,从事规模小、技术低、效益差的零售、餐饮服务、中医针灸业,其中中餐业最为普遍。“开餐馆是小本经营,只要肯吃苦就能干,所以往往成了从传统路径出去的华商谋生的第一选择。”康荣平说
为了研究华商,康荣平跑到法国和意大利,他发现意大利佛罗伦萨不远的那个小镇,几乎被华人全部占据,几万华商在奢侈品帝国中心从事人造皮革制造,在海外做起了OEM。在罗马火车站不远的一个区也被温州人占据,这个意大利小商品集散地的门店只有两种文字,中文和意大利文(英文),老商帮是广东帮,新商帮是温州帮。他们精明强干,多数是通过老乡带老乡去到海外,做生意和过日子都喜欢集群式、抱团化、排外化,而这也为当地人排华埋下祸根
随着第二代新华商以家庭团聚、留学、技术、投资、劳务、政治移民拥入海外,外贸、电子科技、金融、房地产、律师、会计师等行业兴起,多元化、科技化和资本密集型趋势呈现。“中国城”成为新华商崛起的标志,1998年,温州商人在巴西圣保罗建立第一个“中国商城”。截至目前,温州商人已在喀麦隆、俄罗斯、荷兰、阿联酋、美国、蒙古、英国、智利及芬兰等国建立了十几座“中国商城”
华人跨国公司的生存法则
康荣平从XX年代开始研究华商中的巨无霸――华人跨国公司
他对华人跨国公司的定义是:华人创办、所有或经营的企业,在国外拥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生产、研发等机构
华人跨国公司的萌芽期是XX年在印尼三宝垄创立,靠卖鸦片及垄断蔗糖贸易发家,1961年因“违反外汇条例”和“偷漏重税”等罪名覆灭。技术主导型――李国钦在美国的华昌公司以钨砂矿发家,号称是第一家华人高科技跨国公司。销售网络型――澳大利亚华侨郭乐、郭顺兄弟创办的永安百货。传统文化资源利用型――缅甸的永安堂/虎豹兄弟,被誉为“万金油大王”和“报业大王”
二战结束到XX年代,华人跨国公司处在缓慢生成期,幸存的或新生的华人企业陆续开始海外直接投资,向成长为跨国公司迈出了头几步,“这时多数是第一代华商,少量为第二代华商创业。”康荣平说。其中南洋纺织、永泰集团、远东集团、太平洋电缆从上海迁移到台湾发展。马来西亚郭氏兄弟集团、丰隆(马)集团、泰国CP(正大)集团、菲律宾的亚世集团和印尼三林集团兴起
XX年代至1997年,华人跨国公司进入蓬勃发展期,开始进军房地产、酒店、银行、金融业、电子业
进入21世纪初,华人跨国公司进入新阶段。因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华人跨国公司覆盖到非洲,从而首次实现覆盖五大洲。另外,由于留学生等新华商的涌现,在美国和日本出现了天生型的高科技跨国公司。康荣平在发布海外华人跨国公司“XX年高中毕业后,通过舅舅担保移民到澳大利亚,留学后在律师行和旅行社工作,如今已是奥烨移民董事长、澳大利亚太平绅士
李敏经常要穿着棉袄从澳洲登机,到广州下机后换成T恤,她要忙着为许多中小企业老板、跨国公司高管做商业技术移民。“前两个星期,我还刚刚帮广东一家很著名的上市公司成功收购了澳洲一家矿产公司。”李敏说起来轻描淡写
陈长扬是加拿大第一代华商
这个广东潮汕人在1961年18岁时跑到香港开制衣厂,1991年因为孩子留学,举家从香港移民加拿大。移民前,他专门买了几十本介绍加拿大的书仔细研究做笔记,“我知道加拿大是一个非常艰苦的开始,我明白,要吃苦的,我不怕吃苦”。这个英文不太灵光的潮汕人现在还随身带着一张英文单词纸,趁坐车坐飞机的空隙抓紧学英文。如今,他的工厂不但成为加拿大许多企业制服的主要生产商,还自创了“You and Me”服装品牌
8月初,在亚太华商领袖(广州)论坛上,记者采访数位华商领袖。他们一律出言谨慎,更愿意谈自己的成功和社会责任,刻意回避华商群体的海外生存之困
康荣平向记者透露,1997年,他的第一笔课题经费居然是由日本一家半官方研究机构赞助的
“到目前为止,我几乎拿不到像样的赞助。还没有一个华商准备投一笔钱做华商的研究。”康荣平感慨,日本人却一直把华商当做竞争对手研究,“他们分工非常细,有专门研究新加坡的,有专门研究泰国的,真正的华商研究专家都是在他们那里,我们中国没法比。”
(《新周刊》XX年第18期)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