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用自己的方式阅读中国.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他用自己的方式阅读中国

他用自己的方式阅读中国因将《水浒传》译成英语而赢得过中国文联颁发的最高翻译奖的沙博理先生就住在北京前海那片如同蜘蛛网一样复杂、密集的胡同里,胡同口常年停着一排排整齐的三轮车,他们身上和三轮车上都有“胡同游”或者“到胡同去”的明显标记,当他们踏着三轮车载着外国游客从你旁边走过时,你会听见他们操着简单的英语或者日语向游客介绍着发生在北京胡同里的历史故事 已有九十一岁高龄的沙老在自家住的院子门口用中英文标注了门牌,而门框的另一侧是同住一个院子里的另一户人家的名牌和报箱,可见这所院子不是沙老的独宅。走进被明媚的春光笼罩着的四合院,记者的目光被墙壁上青翠的爬山虎,院子里的紫丁香和玉兰吸引住。花园中有一个陶瓷寿星,当记者端详沙老时,这位雪发银眉的老者正和蔼地笑着,他淡茶色的眼睛和雕刻着岁月风霜的脸竟然与老寿星十分相像。沙老听到这话,像孩子一样捂住脸笑了,大家被他这样童趣的动作逗乐了。这是一个多么可爱的老先生啊 我自己也不明白,我为什么这样离不开中国! 沙博理,1915年生于纽约,是在中国生活、工作了半个世纪的翻译家、作家、中国问题学者,曾任中国外文局英文版《中国文学》、《人民画报》译审,沙老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翻译家协会理事、全国政协委员。通常人们把他与爱泼斯坦、陈必弟并列,称他们为:陪伴中国人民走过半个世纪的外国朋友 在没有见到沙老之前,我们先读了他的自传《我的中国》,在书中他写道:“我在中国的时间比在出生地美国长!我对中国的感情比对生我、养我的美国深。入乡随俗,中国老一辈朋友都说我比中国人还像中国人。每三年一次探亲假,而回到美国不到假期过完,我就要回中国来。” 面前的沙老真的很像中国人,那种谦虚,那种像中国老人一样可爱的“鹤发童颜”,以及在谈话中对社会不良风气的批驳和时不时夹杂的上海话,都很容易让人感觉到他是中国大家庭中的一员 其实,早在电话约访的时候,就已经体会到沙老的亲切,虽然之前知道沙博理是一位加入了中国国籍的美国人,但是他对汉语的熟练驾驭还是让记者吃了一惊。“我们就约在早上吧,约在morning!”没想到九十岁高龄的沙老仍然保持着那份独有的幽默和对生活的热情 可能所有的记者都会有这样的感觉,沙老只有在提起夫人凤子的时候,话匣子才会打开 凤子是中国著名的戏剧演员和作家,曾任《北京文艺》月刊的编辑。1947年与沙老相遇,从此一生没有分离。十年前,凤子去世,但她的照片一直挂在沙老的写字台上方,她的音容笑貌日日与沙老相伴 沙老拿出厚厚的一本影集让我们看,当记者看到一张和外孙一起打太极拳的照片时,大家都乐了,照片上小外孙还穿着开裆裤,扎着马步模仿着姥爷的招式,这一老一小,一高一低,相映成趣 影集中,“二战”时期的沙博理身着戎装,雄姿英发,酷似美国大片里的主角。那时,沙博理是美国的高射炮大兵,美国出于国际战略的考虑,派士兵学习各国的语言,沙博理就被指派学习中文。后来,由在耶鲁大学学习中文时结识的一位中国朋友向沙博理介绍了远在中国聪慧漂亮的女子――凤子 提到凤子,沙老的眼睛似乎充溢了一些别样的温柔,他喃喃地说:“按照凤子的遗愿,她的骨灰就撒在这小片土地里。而这些花也长得更好了。”沙老指着窗外的那几株月季,“这些月季是她生前最喜爱侍弄的。”记得沙老已过世的夫人凤子在《人间海市》一文中写到过,养花是他们共同的爱好 沙老曾在《我的爱人凤子》一文中这样描述与自己相互扶持共同经历了半个多世纪风雨的妻子:“凤子不只是我的妻子,她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流淌在中国和我之间的一条不断的溪流,其间流淌着一个民族、一种文化、一个社会的精髓。” 沙老与中国的不解情缘最初源于对中文的学习。他当时倒更想学法语,部队做工作劝他说学中文的学校离他的家近,又用“男女生同学”加以“怂恿”,没想到他这一学就对中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接着就对文字背后这悠久沧桑的东方大国有了一种难以遏制的向往和无法言明的情愫,这种感受最终把他带到了广袤神秘的中国土地上。在这里,他遇见了凤子,遇到了自己钟爱一生的事业 讲起那个时代的中国,沙老颇有感慨。在上海看到了老百姓受压榨被欺负的种种情景,这让充满了正义感的他心绪难平。他说:“那些情景活生生地摆在我眼前,老百姓的日子过得多苦啊。我觉得自己留下来可以做更多的事情。” 采访中,沙老诉说着他与中国的半世情缘,回忆中他说:“我自己也不明白,我为什么这样离不开中国!”稍顷,沙老手扶额头,冥想半刻,又补充道:“我是中(国)籍美(裔)人!” 无论翻译还是演戏,我用一生诠释中国 几十年来,沙老一直笔耕不辍,他把中国的很多著名作品都翻译成了英文,使得中国的文化经脉也能在国外的土壤中继续延伸。在外文出版社出版的沙老翻译的二十余种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及中国古典名著中,《水浒传》和《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