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汉简――填补历史空白的佚本.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北大汉简――填补历史空白的佚本

北大汉简――填补历史空白的佚本“这批西汉竹书是目前所见战国秦汉古书类竹简中数量最大、保存质量最好的一批,简直可以用稀世两个字来形容。”XX年11月5日刚开完北大西汉竹简整理报告座谈会,主持整理的历史系教授、北大出土文献研究所所长朱凤瀚对记者谈起这批文献,依然十分激动。尽管这次会议与年初的捐赠事件在国内媒体中并没有引发太多热情,但对于严重依赖简牍文献的战国秦汉时期中国思想文化研究,不啻于一次雪中送炭式的重大发现。 堪称完璧的捐赠 “今年(XX年)初入藏时,这批竹简的原始状态已经被破坏得相当严重,本来的排列顺序已经完全打乱,按照长度放置于大小不同的9个塑料容器中,经过防腐剂溶液浸泡,其中还夹杂着少数红、黑色漆器残片和竹制算筹。”朱凤瀚对记者说,“幸亏保存质量非常好,无需经过脱色处理即可直接拍照,然后我们用玻璃片捆绑加固,编号,共计编号3346个,其中完整简牍1600多枚,估计经过进一步拼缀复原,完整简应当在2300枚以上,是目前已知西汉时期典籍类简中数量最大的一批。” 虽然北大出土文献研究所以捐赠方要求为名义,拒绝透露XX年初入藏的这批竹简的任何细节,但朱凤瀚表示,在对残留泥土、编绳、丝织品和漆器残片进行取样分析后,初步定为西汉初年,其来源可能是南方的汉代墓葬。发现一出境一回流,似乎成为近年来国内简牍命运的普遍缩影。1994年,上海博物馆经由香港大学教授张光裕牵线搭桥,从香港古玩市场购回1XX年年初,湖南大学在张光裕的协助下,又从香港文物商手里购买下XX年年号,可见这批竹简的抄写年代不会早于汉武帝。”朱凤瀚说,“而全部竹简中未见其他西汉时期帝王年号。从书体看,字体已经接近成熟的汉代隶书,与马王堆帛书、银雀山汉简中近于秦隶的西汉早期隶书有明显差距,但与定县八角廊汉墓出土的宣帝时期竹简比,笔法仍显古朴,所以能大体判断这批简牍的抄写年代在武帝时期。” 根据一张张高清晰度照片,我们逐渐了解到这批穿越近2XX年时光,幸存至今的宝贵档案的全貌:竹简按长度,分为长、中、短3种规格,长简大约长46厘米,相当于汉尺两尺,3道编绳,内容为《日书》等选择类数术文献。中简同样用3道编绳,长30至32厘米,相当于汉尺一尺三寸至四寸,大多为医药类古籍。短简为抄写在先,然后编连,按照这种状况看,王国维当年所谓简牍开本遵循“简六牍五”(简长以二尺四寸和一尺两寸为主)的论点已经不适应近年来简牍发现的现状。多数竹简状况良好,表面一般呈黄褐色,少数呈黑褐色,字迹清晰,墨色厚重。墨汁中掺有朱砂。《日书》等竹简上有红色界栏,图画和文字颜色鲜艳如新,多数竹简都有契口和明显的编绳痕迹,文字绝大多数书写于竹黄一面,仅有一些篇题书写于竹青一面的上端。尤其珍贵的是,这批竹简的内容为各类古代典籍,内容涵盖了《汉书艺文志》所划分的“六艺”、“诸子”、兵书、数术、方技等6大类古籍,而非以往数次发现常见的律令、文书档案和遣册 从诸子到志怪小说 “这批文档的珍贵性在于,我们发现了许多已经散佚的秦汉时期著作,比如文字学类著作《苍颉篇》。”协助进行竹简整理的北大历史系讲师韩巍博士告诉记者。这是一部秦代丞相李斯编的小学识字书,以秦篆写成。西汉时,负责乡村风俗教习的“闾里书师”把另外两种秦代小学书籍《爱历》和《博学》与此书结合在一起,仍称《苍颉篇》,这部著作在南宋后即告亡佚,仅有零星残简出世,诸如安徽阜阳双古堆汉墓出土,但最多的残篇,也只有541字。而北大西汉竹简本现存70余枚竹简,字数约1230个,篇章结构和汉代抄本60字为一章的体例不同,采用四字一句形式,按韵部排列,两句一韵,比如“汉兼天下,海内并厕”,更接近秦代原本面貌。除此之外,北大汉简中还发现了珍贵的史书《赵正(政)书》,现存竹简50余枚,近1500字。负责整理的赵化成教授介绍说,这部以对话为主要内容的著作以秦始皇之死和秦朝覆灭为主题,记载了秦始皇、李斯、胡亥、秦灭帝子婴的言论活动,成书年代应在西汉早期,很多段落内容见于《史记》“蒙恬列传”、“李斯列传”等篇目,很可能是司马迁撰写《史记》参考的原始史料。赵化成教授说:“作者大约是为秦所灭的六国贵族后裔,汉初包括北平侯张苍在内的一批贵族士大夫,否认秦继承了正朔,不是一个继承了周朝正统的王朝,并按照所谓五德终始说,认为汉,而不是秦,代表替代周朝火德的水德。在这种历史观影响下,许多修私史的民间史家称始皇为秦王,并以其在赵国出生,幼年时曾为人顷的经历而称其为赵正(政)。” 北人汉简中先秦诸子类著作中,最珍贵的是一部完整的汉代古本《老子》。“这部《老子》是继马王堆帛书本、郭店楚简本之后出土的第三个老子古本,郭店本内容仅为今本的2/5,马王堆本虽然是全本,但帛书残破处极多。3个版本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发展的链条。”韩巍说。更为难得的是,在整理中还首次发现了“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