簸箕刘志-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DOC

  1. 1、本文档共1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簸箕刘志-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簸箕刘村史 簸箕刘的历史,要追溯到明代。自明代洪武三十年(1397年),德州砖城建成后两年,即建文元年(1399年),经历了历史上规模最大,性质最残酷的为时三年的“靖难”之役。明惠帝与燕王各出兵50万在德州一带展开了殊死鏖战。惠帝为保卫德州仓储和阻止燕军南下,在城北修筑了历史上著名的“十二连营”。这场激烈而又持久的战争,造成鲁西北一带尸骨露于野,千里无人烟的悲惨局面。 明成祖(年号永乐)继位(1403年)建都北京后,采取了从山西向山东,河北一带移民的政策,恢复发展农业生产。1404年(永乐二年)是从山西洪洞县移民规模最大的一年,移民被官兵捆绑双手,排成长队,分别向各省、府、县解押。簸箕刘先民及其周围一些村庄的人,大多是此时前来定居的。按1404年计,距今已有608年的历史了。先民们来此定居前,簸箕刘有朱姓、李姓、董姓、周姓人家。后来,孙姓、董姓、刘姓、姜姓、高姓、张姓、王姓、许姓等相继从各地迁徙过来。在经历了一代又一代的繁衍之后,簸箕刘形成了多姓组合村落(十五个姓氏)。虽然姓氏不同,户数不一,但他们团结、和谐,犹如一个和睦的大家庭。 自有簸箕刘村以来,其隶属沿革,是随着上一级的行政区域的变革而变化的。有史料记载可查的自明代成化年间(1465——1487年),德州规定为34里,簸箕刘隶属“依仁一里”。沿至清初,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定6乡34保,簸箕刘属正东乡一保。民国元年(1912年)德州改称德县,簸箕刘隶属德县连城区。民国20年(1932年),县长李树德将全县9区共编为31镇229乡,簸箕刘隶属第二区第一乡。(簸箕刘、小温庄、小申庄、十二里庄)建国后,隶属曹村区。1957年隶属宋官屯高级农业合作社,1958年隶属先锋人民公社(曹村),1959年隶属十二里庄公社。1964年划归陵县,隶属陵县十二里庄公社。1965年十二里庄公社与曹村公社合并,簸箕刘隶属陵县曹村公社。1974年划规德州市(现德城区)曹村公社,一直到1984年社改乡,称宋官屯乡簸箕刘村委会。1998年开发区建区,簸箕刘隶属德州经济开发区宋官屯镇。2003年5月划为新城建设管理办事处,称簸箕刘居委会。2008年5月,划为德州经济开发区长河街道办事处。2010年元旦,乔迁新居后,称簸箕刘·盛和景园社区,隶属德州经济开发区长河街道办事处。 二、 村庄溯源 第一节 簸箕刘村名的由来 元朝末年,由于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日益激化,农民起义日益频繁,再加上黄河淮河多次决口,水旱蝗疫,天灾人祸,倾时而注,民不聊生,致使山东、河南、河北等中原地区田禾不收,人烟断绝,城乡荒墟。从而导致了元朝统治者的垮台。明朝建立后,洪武年间开始了大量移民。生产刚刚有所恢复,又发生了“靖难之役”,百姓称之为“燕王扫北(碑)”。战乱四年,再次加剧了中原地区地广人稀的荒凉局面。当时燕王的军队都头戴红巾,百姓称之为“红虫”,“红头苍蝇”,于是民间就有了红头苍蝇传播瘟疫,人死户绝的传说。 当中原地区荒役兵乱之时,山西却是风调雨顺,连年丰收,社会安定,人丁兴盛,加之邻省有难民流入,使山西人口密集。晋南洪洞县又是平阳一带人口稠密之县。洪洞县地处交通要道,北达幽燕,东接齐鲁。因此明成祖即位后,便下令从洪洞移民到山东、河北一带开荒种地,发展农业生产。所以,目前住在鲁北广大地区的人们,其祖先大多数是从山西洪洞大槐树迁来的。 先人们被捆绑双手,在官兵的逼迫下,翻山越岭,长途跋涉,踏上了鲁西北平原。当时朝廷在德州没有专管机构,从山西前来的人中有几户人家被安置在德州城东小刘庄(一说朱庄无据可查)。小刘庄本来是一个不大的村子,靖难之役中大部分人家人死户绝,只有四户人家因挖了地窖躲藏,侥幸死里逃生。这四户人家是朱姓、李姓、周姓、董姓。从山西洪洞县迁来的新户与这里的老住户(土著)很快融为一体,他们擦干泪水,重建家园,在这方黄土地上开始了艰辛的创业。 清代雍正初年,村子里来了一个编簸箕的手艺人。此人姓刘,手艺好,他编的簸箕畅销四乡。脾气好,和村里人相处融洽。时间长了,村里人见他居无定所,四处漂泊,就容留他定居在村子里。从此,小刘庄就称作簸箕刘了。 第二节 村落形成 中国传统文化,一贯重视世代定居,崇尚祖先,留恋热爱自己的家园。然而,天灾、战乱会导致一些村落的萎缩或消失,而又会造成一些村落的形成。从历史角度看,明初,大规模向鲁西北移民是现在鲁西北村落形成的起点。明成祖即位后,把大规模移民作为一项基本政策,对于恢复农业生产,发展经济,实现社会安定,巩固封建统治起了很大的作用,但同时也给被移民者带来了巨大的痛苦。 移民主要源流是山西平阳府一带(今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编者注)。洪洞县里有座广济寺,广济寺里有棵大槐树,这里便成了移民的集散地。刚开始的时候,政府贴出告示,说不愿意移民者须到大槐树下集合,于是十几万人纷纷来到大槐树下,没想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