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有待成熟的汽车社会.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个有待成熟的汽车社会

一个有待成熟的汽车社会驾驶座上的李帅浑身僵硬 挂一挡,给油,刹车,摘挡 他的波尔多红“东风标致307”吐着白色蒸汽,在数百辆没牌的“裸车”队伍中小心翼翼,踉踉跄跄 “我前天提的车,昨天才找的陪练,车不大熟。”这位满脸胡碴的男司机忙不迭地低头,有意不让乘客从后视镜看他眼镜片后的眼神。只有等待时,他才不至于手忙脚乱 这是XX年12月23日早8点,距离北京出台治堵措施还剩七小时 数百辆闪着各类金属光泽的进口高档汽车摩肩接踵地挤在北京北五环一旁的机动车检测场。这些昂贵的四驱玩具必须检测贴标,才能去拍车牌 李帅顾不上观摩这场“车展”。他此时若知道这是北京市政府严格“限购”“限牌”措施颁布前购车的最后机会,也许会如释重负 人为车狂 这是李帅的第一部车 一家人的日常需要,一个月来北京车牌政策的动荡,让他终于下了决心,揣上自己和妻子的两张银行卡,打上车,赶往4S店加入抢车大军。在车行,这位32岁的北京“爷们儿”没怎么犹豫,就为这台“裸车”付了116800元 “店里全是好几家人看一台车,所以我们只能搞到这颜色了,就这还是托车行朋友给说来的。”李帅无奈地摇摇头 李帅一家人住北京南面的玉泉营,每个早晚都准时出现巨堵的车龙。以前,李帅上下班全靠“没谱”的公交车,但他十分憎恨冬日里拥挤的车厢和那布满蒸汽的车窗。“最受不了的是堵在路上,隔壁车道堵着的一辆小车里,车主在用暖水瓶慢慢喝水。这时我就会问,为什么我得受这个苦。” 但对许多人来说,买车,并不只意味着减轻上下班路上的痛苦。汽车,不只意味着方便和快捷,在中国人的意识里,还与许多其他因素关联 一位惨遭“拜金女”封号的模特曾说过:“我宁愿坐在宝马车里哭,也不愿意坐在自行车上笑。” 这个口号虽然遭到了很多反对,但得到的支持却一点也不少 “汽车之家”论坛的某版主郑飞(化名)家住北京西南三环,工作地点在同处于西三环的公主坟,乘公交很方便,路程也不过6.5公里。但他早在XX年就买了车。他承认,自己买车就是因为“感觉很拉风” 在他的车友中,甚至有家境一般的孩子,才18岁,尚未拿到驾照,已经缠着父母要了一辆价值十几万的车。郑飞说,这些人并不真是需要车,只是有闲钱,“买得起就买呗”!在他看来,对于很多中国人来说,拥有一辆小汽车,作为心理满足的虚荣大于实际出行的需要 而老家在河北农村的陈女士,买车是为了即将出生的孩子,“当时手头有笔钱,为孩子着想,要么买辆车,要么换套更大的房子,犹豫了半天还是买了车” 她从北京开车回村,乡亲们见了不禁夸赞:“在北京混得不错呀!都买车啦!” “那一刻,”她坦承,“心里美滋滋的。” 在北京出台限车令措施之时,全国已经拥有9000万辆机动车,私家车也突破3000万辆。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表示,XX年1至11月,全国汽车销售量同比增长34%,而XX年的销售额则比XX年增长了46% 抢购式的驾驶风格 纽约人高天瑞(Terry Crossman)在北京住了15年。他在二环上开过车,也在胡同里骑过被北京人称作“挎子”的三轮摩托。他被身后挂白色军牌的特权车鸣过笛,也被莽撞的私家车“别”过。幸运的是,北京的交警从来没有拦过他 来到北京,高天瑞很快发现了北京司机的“牛气”。“有时候,如果我不并线,甚至不加塞儿,很快就会有后面的车开始朝我哔哔叫,这一点真的让人为难。”这位美国人娴熟地用中文术语说 在他眼中,北京的车主有些自私,有些粗鲁,而且他们都不把骑车者和行人放在眼里。但慢慢地,他也意识到,如果在北京开车不自私、不粗鲁,最终只有他自己被京骂贴上“真面”的标签 最近,京城外籍人士圈里广泛流传着一个叫做《在北京开车》的电子文档。这个“洋段子”由12幅手绘草图组成,从一辆在十字路口准备抢道左转的黑色奥迪说起,讲述了北京的特权车、出租车、私家车、大公共、三轮车、快递摩托、自行车乃至行人,如何在一系列“蝴蝶效应”中造成一次正常绿灯区间的彻底混乱 先是黑奥迪试图强行左转,却因为司机太“面”被迎面而来的出租车阻挡。就在双方犹豫之时,其身后的车辆见缝插针地疾走通过,这却给蚂蚁搬家式的摩托、自行车和行人留下了机会,于是大家一路疯跑。而正当这个路口看上去处于无政府主义的边缘之时,绿灯结束,路口居然恢复原样,直到下一个绿灯 没人知道这个作品的原创者是谁,但大多数读者都认为,它用幽默的笔法,还原了北京交通某个真实的角落 《纽约时报》这样形容北京的驾驶风格:“简直就像是节后减价销售――数十位购物者围着一个减价商品,推来挤去,争先恐后――而这里的情况是,争抢进入一条很可能早已被一辆出租车堵住了的交通车道。” 已有六年车龄的史君,对此感触更深:每天上路,总会碰到一些忽左忽右、哪个车道快就奔哪个车道挤的汽车。不过,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