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是谁击败了美国《新闻周刊》
是谁击败了美国《新闻周刊》因为新媒体的出现,话语权转移到普通人的手里,而将那些高高在上的权威全面拉下马来……它更加彻底地贯彻了我们在进入这个职业的时候所曾经签订的职业精神:真相,惟有真相
有77年历史的美国第二大新闻类周刊美国《新闻周刊》插上草标,待价而沽。其母公司华盛顿邮报公司发布的数据显示,XX年美国《新闻周刊》亏损了2930万美元
其实进入XX年,纸质媒体的末日加速到来
同年11月,有100年历史的《基督教科学箴言报》宣布退出纸质出版,只出版网络版;12月,美国第二大报业集团公司论坛报业公司(旗下拥有美国第三大全国性日报《洛杉矶时报》和另外一个全国性报纸《芝加哥论坛报》)宣布进入破产程序;XX年2月,全美历史最长之一的报纸、创办于1859年、位于科罗拉多州丹佛市的《落基山新闻报》宣布停刊;XX年7月,80年历史的《商业周刊》出售,当年10月被商业信息提供商彭博社购得;XX年,全世界最著名的报纸《纽约时报》宣布抵押自己的新大楼,向墨西哥富豪借贷2.25亿美元……
对于传统纸质媒体的死亡预言,在互联网刚刚勃兴的不久就开始了。甚或更早,XX年代,当广播媒体出现的时候,就有人预言了纸媒的死亡;60年代,当电视媒体成为主流媒体的时候,又有人预言纸媒的死亡。不过,出乎意料的是,“任何不能杀了我的,只能令我更强”,纸媒在广播和电视的蓬勃发展中一再越上高峰,在XX年前后达到了其历史的最高峰,而广播却已经奄奄一息
所以当yahoo、Google向传统纸媒紧逼的时候,乐观主义者们援引广播和电视时代的故事,对那些预言家们进行嘲讽,网络泡沫的破裂更加剧了这种乐观
在我看来,网络对传统纸媒真正的一击,是开始于博客的兴起。尽管博客在某种程度上只是个人意见和思维的碎片化表达,但是它在最短的时间内就发展成了包含“公民新闻”“市民新闻”等多层面的“自媒体”。媒体不再成为拥有大量资本、技术和专业工具的机构才能从事的行业,任何人,只要有一台电脑(而现在只需要一部手机!),会打字,在现场,就成为了记者,新闻传播从一群训练有素的专业人士手里,转移到了普通公民手里
雪崩从那时候开始了。多米诺骨牌倒下,草标和墓碑出现
拥有300多年历史、出产了无数英雄豪杰、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技术和职业规范、曾经是暴利出产地的一个行业,怎么会在一个新技术的挤迫之下,如此不堪一击?
问题出在了哪里?
《大西洋月刊》的专栏作家德瑞克(Derek Thompson)在评论美国《新闻周刊》案的时候写道:为什么在总体读者增加的情况下,纸媒反而不行了?“一部分的答案是,网络免费。另外一部分是时间。”网络的阅读是随意而无代价的;而纸媒的阅读是必须事先购买,为了不浪费,购买者会花更多的时间认真阅读。他援引了一个调查显示,在阅读同样的媒体上,花在纸媒上的时间是网络的200倍。对于一个生活在压力巨大的现代社会的人,会明白这个数字意味着什么
试图拯救纸媒者,大有人在。具讽刺意味的是,其中最奋力的人是被所有传统纸媒人所痛恨的澳大利亚媒体大鳄鲁伯特Google这类提供免费新闻的公司是盗贼。他还立誓要让读者为新闻付费。他不是说说而已,《华尔街日报》网站已经是一个收费网站
但是,不要轻易相信默多克这个老狐狸。他的义愤填膺或者正义满腔都不过做秀而已,事实上这只是他的商业选择:通过控制新闻源而在网络上实现对新闻的收费
作为一个纸媒出身的人,我发现自己只能为新媒体的这些即将杀死我“职业老家”的动作高声鼓掌欢呼。因为新媒体的出现,知识在整个世界得以全面分配,而不是掌握在少数人的手里;话语权转移到普通人的手里,而将那些高高在上的权威全面拉下马来;那些为非作歹的人莫再期望可以通过“防火防盗防记者”隐瞒丑陋,因为身边任何一个相貌平常的好好先生都可以是一个无法抵挡的公民记者……它更加彻底地贯彻了我们在进入这个职业的时候所曾经签订的职业精神:真相,惟有真相
我唯一为之困扰的问题是:当这个职业的权力下放到普通人手里的时候,我们所遵循的职业规范,是否还能得到尊重与贯彻?我们有真实性、客观性和平衡性的要求;我们不把新闻事实和个人评论混杂;我们不能使用带有歧视性的词语……如果网络要取代纸媒,我们有权要求它们必须树立起类似的规范
所以,看见美国《新闻周刊》的草标,我不悲伤;如果有一天我的职业真的被取代了,我也不哀悼。如果我们真的曾经热爱我们的职业,那么就去帮助那个新生儿,去树立它们在这个世界上得以存立的自我标准。★
(作者为资深媒体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