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格拉夫曼 中国孩子比我刻苦多了
格拉夫曼 中国孩子比我刻苦多了他曾经师从钢琴大师霍洛维茨,也曾担任美国柯蒂斯音乐学院院长,他的得意门生里有郎朗这样的一代俊杰
加里#8226;格拉夫曼(Gary Graffman)这个名字对于古典音乐界来说意味着什么?
见到这位老人,正是排练时。钢琴架好,混合着提琴、黑管、小号的嘈杂声突然微弱,乐手和指挥的目光向左集中――这位满头银发、紫衫灰裤的老人走出来,坐下,左手弹奏,右手翻谱。一曲终了,提琴手们用琴弓轻轻敲击琴背,以示敬意。他起身对指挥耳语,“后面(打击乐方向)要加强。”
6月5日,广州星海音乐厅,当一曲拉威尔《D大调左手钢琴协奏曲》终了,这位左手弹奏的老人起身,全场掌声雷动
他曾经师从钢琴大师霍洛维茨(Horowitz),也曾担任美国柯蒂斯音乐学院院长,他的得意门生里有郎朗这样的一代俊杰
钢琴神童师从霍洛维茨
1928年,加里#8226;格拉夫曼出生于纽约一个俄罗斯音乐世家,父亲弗拉基米尔#8226;格拉夫曼是著名的犹太裔小提琴演奏家
一战和二战时期,大批犹太裔音乐家涌向美国,其中不乏斯特恩、帕尔曼这样的名家,弗拉基米尔#8226;格拉夫曼是其中的一员
加里3岁开始拉小提琴,因为扛不动最小号的小提琴,4岁转学钢琴,7岁考入柯蒂斯音乐学院,被誉为“乐坛神童”
毕业后,加里曾跟随霍洛维茨演出。霍洛维茨是被誉为“古典浪漫派钢琴最后一个巨人”的伟大艺术家
霍洛维茨一生教过7个学生,他们大多受老师的负面影响多于正面影响,有的身体出了问题,另一些心理有了毛病
7位学生中,霍洛维茨只认可3位:拜伦#8226;贾尼斯(Byron Janis)、加里#8226;格拉夫曼和罗纳尔德#8226;图里尼(Ronald Turini)。格拉夫曼忍受了30年右手疾患的痛苦,但他一直心态平和,积极乐观
1949年,赢得著名的利文特里特音乐大奖后,加里成了古典音乐界的风云人物。此后的30年里,他巡演的足迹遍布世界各地,每年平均超过100场,在各类独奏或协奏音乐会上演奏过钢琴史上难度最高的作品,并且至今仍然是惟一与美国六大乐团(纽约、费城、波士顿、克利夫兰、芝加哥和旧金山)一同录音的钢琴独奏家
1979年,格拉夫曼发现自己总是莫名其妙地弹错音,接着又发现,右手手指开始不听使唤了。这种名为“局限性肌张力障碍”的疾病也困扰了他的同事兼好友里昂#8226;费莱舍
费莱舍用业界普遍认为有风险的“肉毒菌毒素注射”治愈了疾病,恢复了演奏活动。格拉夫曼不想接受同样的治疗,他更乐意用左手去尝试小而精致的作品。“想到自己还有左手可以弹钢琴,我感到宽慰了很多,生活也重新走上正轨。”
中国徒弟郎朗、王羽佳、张昊辰
1980年,他开始担任柯蒂斯音乐学院的教职,6年后成为院长,XX年辞去院长职务。现在,80高龄的他仍在传道授业。他和中国颇有缘分,郎朗是他心爱的高足,如今已驰誉世界乐坛,王羽佳、张昊辰也正冉冉升起
“人们都觉得,现在郎朗表演太多,但我觉得,他一直都很努力,他做得很好。”格拉夫曼对郎朗是满意的
郎朗、王羽佳和张昊辰都曾谈到格拉夫曼对他们的精心指导。“格拉夫曼对我最大的要求就是领悟力,他布置的曲目非常多,让我短时间内学到很多曲子。”张昊辰还有一年就要从柯蒂斯毕业,XX年他成为第13届范#8226;克莱本国际钢琴比赛金奖得主
格拉夫曼说,“霍洛维茨教会我最多的,就是认识到每个人都是不同的,你不能强迫他去接受你认为是正确的东西。所以我教学生的时候,不会强制灌输他们这个应该怎么弹,那个表达的是什么情绪,这一切都由学生自己去发挥想象。”
格拉夫曼和他太太没有孩子,他说:“所有柯蒂斯学院的学生都是我的孩子。”
父母让我不停地练习
人物周刊:您的父母都是音乐家吗?
格拉夫曼: 我父亲生在俄国,学的是小提琴,他的老师是当时最负盛名的莱奥波德#8226;奥尔(Leopold Auer,匈牙利小提琴演奏家、作曲家、音乐教师),他培养了包括雅沙#8226;海飞兹(Jascha Heifetz)、米夏#8226;艾尔曼(Mischa Elman)等人在内的众多知名音乐家,而我父亲就在他门下。俄国十月革命时,很多俄国人去了美国,但我父亲来到亚洲,先是在哈尔滨,19XX年在乐队当过一年的指挥,然后去了天津,之后又到上海。他到纽约后遇到我母亲,她不是乐师
人物周刊:为什么你没有继承父亲的事业,而是选择了钢琴呢?
格拉夫曼:我3岁学习小提琴,4岁时兴趣转向钢琴。像中国的家长一样,我父母也总告诉我要不停地练习
人物周刊:每天练习多久?
格拉夫曼:刚接触时两三个小时而已。长大后,才用更多时间练琴。我知道现在很多中国孩子天天练琴,比我刻苦多了。(笑)现在,如果我有演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