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现代中国物理学家的家谱
现代中国物理学家的家谱著名物理学家、曾任台湾“中央研究院”院长的吴大猷先生的《早期中国物理发展之回忆》去年由上海科技出版社推出,虽然我家与这个出版社在同一条马路上,步行不过一刻钟左右,我却在出版近半年后才偶遇此书。迄今为止,我未曾在媒体上看到关于这本书的只言片语。这不奇怪,在书店时我也险些错过,以为是吴先生撰写的一本科普读物,无非是把墨子之类拉来,算作“早期中国物理”的先驱。看到“回忆”两字,隐约觉得自己推断有误,于是抽出翻看有无公式
有人晕血,有人晕高楼,据说常在船上生活的人会晕陆地,我晕公式。但凡在书中见到公式,一概敬而远之。阿马蒂亚――其中触目可及的都是各种公式,超出了非经济学专业读者的理解力
虽然《早期中国物理发展之回忆》偶尔闪现几个公式,阅读起来基本没有障碍。这本书的缘起与李政道先生有关,在他的建议下,90高龄的吴大猷在新竹的清华大学和台北的清华大学开设了一门名为“中国物理发展史”的课程,留下12卷录影带。鉴于吴大猷的学术贡献和学术位置,这本只有100页左右的小册子,整理起来不计工本。除了一位台湾学者,还有两位大陆学者专程赶至台湾,对吴先生提到的人物作了仔细考证,增添了80页左右的注释。整本书精工细作,正文和注释合璧,堪称一部现代中国物理学家的家谱
吴大猷先生先从一个统计数字说起,指出1900年至1952年获得物理博士学位的中国人共计160余人。学术不以学位论英雄,但是这个数字让今天的读者得以对当年物理学界的规模有所了解。即使160余名博士,也有很多没有继续专业研究,回国后纷纷改换门庭。吴先生就读的南开大学物理系,当时一共只有两个教授,一位是饶毓泰先生,一位是陈礼先生,他那一届的物理系毕业生居然只有他这个“孤家寡人”。此等系科,断然无法通过21世纪中国大学之评估。然而,就是这么一个“三人行”的格局,却出了饶毓泰和吴大猷两位物理学大家
现代中国物理学界几乎是个“熟人社会”,吴大猷先生提起诸多物理学家,仿佛闲话家常。胡适之先生曾经担任南洋公学的校长,吴健雄女士和饶毓泰先生都曾在南洋公学念书,这样算来吴大猷是吴健雄的师侄。吴大猷开玩笑说,如果他1934年去了中央大学,可能就会成为吴健雄的老师,因为后者就读于这所学校,一来一回,两人的辈分就颠倒了一下
现代中国的人文学者,一直存在“英美派”和“法日派”两个学术脉络,前者尊蔡元培为首,后者以李石曾为主。让我没有想到的是,物理学科也同样存在这种学术和人事分野,吴大猷提到当时有两个研究实验所,一个是蔡元培主持的中央研究院下的物理研究所,一个是李石曾主持的北平研究院下的物理研究所。吴大猷对后者称赞有加,同时认为前者相当令人失望,但又坦承自己可能有些偏见。这种表述不掩饰自己的立场,又避免过于偏激,是回忆类著作比较缺少的品质
书中还提到严济慈先生的助理方声恒,他的女儿就是连战的夫人连方。因为《束星北档案》而重新为人所知的束星北,也出现在书中。吴大猷称此人没有什么重要的成果,他大概不知道束星北晚年为坚持思考付出了沉重代价。不过,这不构成根本冲突,没有必要用“一荣俱荣”取代“一损俱损”
《漫步文学伦敦》
这本书又叫“25条带您深入探访伦敦文学遗产的步道”,其中就有著名的查令十字街。如果你想探寻狄更斯走过的足迹,就必须集中在布卢姆斯堡、沃平到西渡口、霍尔本到查塞里巷,还有南沃克这几条步道上。作者以闲散的步调带领我们寻访英国作家的出生地、寓所以及埋葬地,还有那些酝酿了一部部伟大作品的所在
《科恩兄弟的电影》
深度剖析了美国声名卓著的独立制片旗手科恩兄弟(乔尔)电影作品的个性特色,如魔幻色彩的黑色风格、与好莱坞娱乐片截然不同的叙事手法、夸张变形的人物和情节
《从历史看人物》
在许倬云先生看来,只有“个人”和“全人类”才是真实的。从这两点出发,他先后评点了商鞅、王安石、张居正等以改革著称的政治家,以及诸葛亮、郭子仪、岳飞等人的得失成败,最后又谈论了普世的人生价值问题
《这个世界好些吗》
如果你是个“新闻原教旨主义者”,这本书只会让你血压升高,怒斥它“太不客观”。把郑渊洁定义为“著作等身的文盲”,说何勇“不想再依靠音乐活下去”,你要是真把《童话大王》摞起来看有多高,或者调查何勇是不是在街边卖盗版,那我没办法。但我可以负责地告诉你,另类未必抛弃真实,个性会使这世界好一些。“真实嘛,真实是很难写出来的。”大侦探波洛如是说。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