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件如何听一堂课.PPT

  1.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复件如何听一堂课

如何听一堂课 余姚七中 刘次律 我都7、8年教龄了,为何没有进步? 新手:一节课听下来小小笔记本一页记不满,不知道要记什么,评课不知道如何评。 ⒈1听教学目标的定位与落实──好课的前提 高中数学课程的教学目标纵向可分为三级:模块目标、单元 目标和课时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归宿, 它决定了教与学的根本方向,它是教学的“指针”。 · 面对每一节课,由于教师教学目标定位不同,会产生不同的 教学设计。而侧重于什么样的教学目标,要根据教学内容、教 学条件、学生认知水平等因素来决定.当然并不是说:测重于 模块目标就一定比侧重于另两个目标要“高明”,主要要看所侧 重的教学目标对教学内容、对学生认知水平是否合适,是否能 更好的落实你的教学计划。 《棱柱》教学设计 设计一:侧重于课时目标 教学目标:了解什么是棱柱,通过对“棱柱”定义的探讨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理性精神。 过程性目标:①经历从现实空间中抽象出“棱柱”共性的过程,形成对棱柱的感性认识。②尝试对“棱柱”下确切定义,进而理解“棱柱”的概念,体验数学学科的严谨性。 教学过程设计:播放具体棱柱图片(风光片)→总结棱柱特点→尝试下棱柱定义。 对该设计教学目标的评价:教学目标侧重于课堂目标,其设计立足点不在知识、技能,重在“过程与方法”,对于基础较差、较好学生均可落实,需有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则该教学目标可切实落实。但该设计“课堂上热热闹闹,但对学生思维水平提高是否有效则值得探讨” 设计二:侧重单元目标 教学目标:①以棱柱概念为载体,培养学生用图形语言、文字语言及符 号语言表达交流的能力②了解棱柱的概念,培养学生严谨务实的科学态度。 过程目标:①由特殊到一般,了解“棱柱”的概念,提高空间想象、抽象 概括及相互转化的能力②通过对“棱柱”的下定义,掌握“棱柱”的性质,培养 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的设计:画棱柱→分组赏析对方作品→讨论棱柱的“共性” →用 数学语言尝试表述“棱柱”。 对该设计教学目标的评价:目标定位侧重于单元目标,围绕图形语言、 文字语言、符号语言给棱柱下定义,关注学生能力的培养与数学素养的形成,但其教学目标的落实,有赖于学生具有较好的探究问题的习惯,具有 中等以上的数学基础。 设计三:侧重于模块目标 教学目标:①通过直观感知、观察发现、归纳类比、拓广创新等思维过程, 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培养创新意识。②加深对三维空间的认识,了 解“棱柱”的概念,掌握“棱柱”的性质。 过程目标:①通过对一维数轴、二维平面到三维空间的迁移让学生进一步认 识三维空间。②通过对多边形和棱柱体的对比实现知识目标的落实。 教学过程:思考问题:主要围绕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探究二维 面中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在第三维上平行“移动”会得什么图形→尝试给棱 柱下定义→探究棱柱的性质及严谨定义。对该设计的教学目标的评价:该设 计的教学目标主要侧重于课程目标(模块目标),具有对教学目标的整体视 野和全局把握,其目标的实施有赖于:教师具有开阔的数学视野,具有大胆 的创新意识,学生具有良好的数学基础和独立探究、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 对数学基础较差学生是难于开展的,对教学经验不足的执教者也是不易掌控 的。 提高教学水之瓶颈  由以上同一内容的不同三个教学设计可以看出:对教学目标 的定位与落实是新教师在教学中最难于把握的内容,也是教学 关键之所在,其受制于教学内容、学生认知水平、教学环境等 诸多因素,是新教师在听课中值得认真思考与学习的关键环节 ,也是提高教学水瓶颈之所在。 ⒈2听教学重点的突出——好课之必备条件 在新课标的设计中每一个模块都有其重点,模块的重点是通 过单元重点来体现的,而单元重点则要通过课时重点来分解与 支撑。因而,模块与单元的重点最终都要依靠课时来落实与完 成。重点相对而言比较固定。 教学重点把握不准确不仅教学目标难于实现,且会给以后的 教学带来许多后遗症。例如:《弧度制》这一课时,其重点应 是1弧度的概念、弧度制与角度制的换算,而许多新教师则常 常认为其重点只是后者,而忽视“1弧度”这个既是重点又是难 点的重要概念,从而为学生认识和接受弧度制带来很大的麻烦 ,以至于一章学习结束学生依然不能很好接受这个简单而好用 的弧度制,对扇形面积公式S= 型同未学,而照样采用 复杂的角度制公式。 教学重点把握的途径 教学重点的把握途径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①认真研读《课标》,了解《课标》对该模块的基本要求。 ②仔细阅读教师教学用书、学科指导意见,该教材配套阅读材料会给出较为合理的分析与建议。 ③分析课后练习作业及复习参考题。 ④统计分析近几年高考试题,会得到合理而较为准确的信息。 ⒈⒉2教学重点如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