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清末民初赣闽边地区土地租佃制度与农村社会经济_温锐
中国经济史研究 2002 年第 4 期
清末民初赣闽边地区
土地租佃制度与农村社会经济
温 锐
(福建师范大学历史系 350007)
内容提要 :在清末民初 ,赣闽边地区农村的租佃制度与华北 、苏南 、关中等地的租
佃制度相比,具有租佃土地多、公田多、分成租多、土地流转快等特点;该地区普遍的
租佃制与边区地处三边商品流通 、商品经济发展 、农业比较效益 、农户家庭经营的选
择和政府无暇顾及社区公共事业的现状相联系 ,与当时农村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
农村生产要素流通体制相适应 ,是农村社会的经济选择 ,对边区农村社会经济有重大
的影响 。
关键词 :赣闽边 租佃制 经济选择 农村社会
国内外史学界对中国租佃制度的传统认识积淀深厚 。赣闽边地区包括江西的赣南和福建
的闽西近 30 个县的广大地区 ,它地处赣闽两省交界的丘陵山区 ,相对而言是较为贫穷的省际
边陲地区 , 同时又是闽赣粤三省人口与商贸流通的孔道 ,近代东南沿海商品经济发达地区的腹
地 ;既是 20 世纪初期前近代传统农村经济较完整的模特 ,又是较贫困的地区从传统农业经济
向近代商品经济转型的典型 ,是中国传统农村社会经济研究中另一类型 。二三十年代毛泽东
等革命家进行的大量调查和当地众多的方志资料 ,为该地区农村社会经济的研究提供了不可
多得的珍贵史料 ;多年来我们在赣闽边地区所做的大量社会调查 ,则为我对该地区农村社会经
济的研究获得了更多的感性认识 。本文疏理了清末民初赣闽边地区农村广泛存在的土地祖佃
的特点 ,分析了地主与佃农的经济选择及其租佃制对农村社会经济的影响 。
一
赣闽边地区是一个山多田少的地方 。在赣南的寻乌 、兴国、宁都近 10 县农村 ,人均在 6 . 7
( ) ① ②
担 合官称 100 市斤 谷田, “五六担谷田占大多数” 。在闽西地区 1929 年的分田中 ,“多至
③
每人十担 ,少至亦三四担”,一些地方只“分二担”,人均土地一般也应是 5 - 7 担谷田。 可见
赣南闽西两地区情况相差不大 ,人均耕地约在 6 担谷田左右 。然而 ,人均土地少的赣南闽西地
① ( ) ( ) ( )
《赣西南的 综合 工作报告》1931 年9 月20 日 ,见江西省档馆编 : 《中央革命根据地史料选编》上册 ,江西人民出
版社 1982 年版 ,第 458 页 。
② ( ) ( ) ( ) ( )
《赣西南 特委 刘士奇 给中央的综合 报告》1930 年 10 月 7 日 ,前揭《中央革命根据地史料选编》上册 第 352
页 。
③ ( )
《中共闽西特委第二次扩大会议关于土问题决议案》1930 年 2 月 25 日 。见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党史教研室编 : 《红
( )
四军入闽和古田会议文献资料》续编 ,福建人民出版社 1980 年版 ,第 188 页 。另参见《中共闽西第二次代表大会 日刊》
( ) ( )
1930 年 7 月 8 —20 日 《中央革命根据地史料选编》上册 第 302 页 。
·64 ·
区 ,地权 占有却很集中。毛泽东在寻乌的调查资料显示 ,全部土地总数以 100 计 ,仅 占总人 口
8 %的租佃阶级 占有土地 30 % ; 公共土地 占到 40 % , 而 占人 口 80 —90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