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道家伦理思想史分解.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墨子的“兼爱”说和 功利主义思想 一、墨子生平 墨子名翟,大约生于公元前478年-公元前392年左右。 鲁国人。曾受业于儒者之门。后因嫌其礼节烦扰、后葬费材,自创新说。 墨不是姓氏。可能是当事人对墨子学派的一种称呼,绰号。 至于墨子本人,可能因出身低贱,根本就没有姓氏。 1、很强的平民意识,反对贵族阶级,提倡所有人都过一种无差别的生活。 2、其学说大多针对社会问题而发。所以他不致力于学理的细密探讨,而是崇尚实行。 墨子社会思想的两个明显特征: 二、以兼爱作为人际交往的准则 它首先反对了独知爱己的自私自利,包含着“无差别的爱”,否定了儒家“亲亲有术”的“爱人”原则。(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坚持还是否定宗法观念,是导致儒墨“爱人”问题上相互对立的主要根源。儒家和墨家都主张爱人之心,儒家重视的是孝悌、恻隐等感情因素,重视个人品性;墨家则重视客观的效果,以效果之利害,确定爱恶之取舍。 兼爱虽然反对了恶人、害人者的利己主义,但并没有否定利己之心,“兼爱”原则,都是以满足个人利益为立足点的,是利己的行为动机和利他的行为准则的结合,起到调和个人利益和他人利益的矛盾和冲突的作用。 “兼爱”原则存在的问题是什么? 三、以“天志”作为控制社会的手段 (一)为了保证兼爱主张的推行,墨子提出“天志”作为控制人们行为的工具。 (二)天志意在制约君主的权力,君主若违天意就要受天之罚,反之,则会得天之赏。墨子宗教哲学中的天赋人权与制约君主的思想,是墨子哲学中的一大亮点。 评价: 墨子所讲的天志,实际上就是他所倡导的兼相爱、交相利,把这一思想上升为天的意志,用以控制人们的行为。 四、明鬼 鬼神是低于上天的下一级的控制力量。墨子不仅坚信鬼神其有,而且尤其认为它们对于人间君主或贵族会赏善罚暴。 评价: 目的是要在民众内心建立起无形的权威,使人们有所顾忌,不敢为恶。但在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就已经不怎么相信鬼神了,孔子所言“敬鬼神而远之”代表了当时人们的普遍认识。加之墨子反对礼节和艺术的价值,所以“明鬼”的实效不强。 五、尚同 确立统一的是非标准和行为规范。 人天性有恶,只能依其趋利避害的倾向,以外部的奖惩加以控制。 评价: 忽略标准的制定者。 墨子希望政治与学术,君与师,势与道均处于一途。 六、墨子尚贤论的要点 第一、墨子并非主张消除尊卑贵贱之阶级差等,而是要求一种机会平等。 第二、反对贵族世卿得官禄世及,也反对“无辜富贵、面目姣好”和权臣佞幸窃据高位。 第三、尚贤论带有功利主义和经济论色彩。 节用论 认为君主、贵族都应象古代大禹一样,过着清廉俭朴的生活。墨子要求墨者在这方面也能身体力行。 节葬论 非乐论 与孔子极力倡导礼乐诗歌等艺术形式不同,墨子将注意力集中在社会下层的生存问题上,批评音乐、艺术都是奢侈品,却没有看到音乐、艺术的社会功能,认为音乐纯属多余,有害无利 先秦道家哲学发展一共有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杨朱 第二阶段:老子 第三阶段:庄子 杨朱学说 杨朱,先秦哲学家,战国时期魏国人,字子居,道家杨朱学说派创始人。他的见解散见于《庄子》,《孟子》,《韩非子》,《吕氏春秋》等。后学子华子、詹何等人。其学说并不是浅薄简单的“自私自利”。他们对老子的思想加以发展,旨在通过对个体的自我完善进而达到社会的整体和谐。他们“贵生”、“全生”的观点,对稍后的庄周很有启发。 从“贵己”出发,杨朱造构了他的学说:   (一)、论生死:有生便有死,人人皆如是。生有贤愚、贫贱之异,而死皆归为腐骨,芜舜与桀纣没有不同。   (二)、贵己:己身之最贵重者莫过生命,生难遇而死易及,这短促的一生,应当万分贵重,要乐生,一切以存我为贵,不要使他受到损害,去则不复再来。    (三)、全性保真:所谓全性,即顺应自然之性,生既有之便当全生,物既养生便当享用之,但不可逆命而羡寿,聚物而累形,只要有“丰屋美服,厚味姣色”满足生命就够了,不要贪得无厌,不要为外物伤生。   所谓保真,就是保持自然所赋予我身之真性,自纵一时,勿失当年之乐;纵心而动,不违自然所好;纵心而游,不逆万物所好;勿矜一时之毁誉,不要死后之馀荣;不羡寿、不羡名、不羡位、不羡货,乃可以不畏鬼、不畏人、不畏威、不畏利,保持和顺应自然之性,自己主宰自己的命运。 杨墨之辩 差不多和墨子在同一时期的哲学家杨朱,和墨子的思想极为对立,他反对墨子的“兼爱”,主张“贵生”“重己”,重视个人生命的保存,反对他人对自己的侵夺,也反对自己对他人的侵夺。正如另一位大思想家、儒家学派代表孟子所总结的那样:“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杨子主张的是‘为我’,即使拔他身上一根汗毛,能使

文档评论(0)

111211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