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第九章 名词解释作业.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冷战 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及以美苏为首的两个世界体系和国家集团(通称东西方)之间除采用世界性战争和美苏直接交战之外的全面对抗。战后初期,东西方冷战以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的对抗为表现形式。 20 世纪 60 年代后 ,由于两大阵营的分化或瓦解,冷战主要表现为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全球争霸。 20 世纪 80 年代末、 90 年代初,随着东欧剧变、德国统一、苏联解体,世界格局发生重大变化,原来意义上的东西方冷战也宣告结束。 战后初期美国对外政策的总称。1943年3月,美国总统杜鲁门向国会发表国情咨文,以希腊、土耳其问题为诱发点,视苏联为集权政治,主张以强硬的姿态遏制苏联。1947年5月,正式实施,历史长达20年之久。杜鲁门注意以意识形态的词藻掩饰其全球扩张的企图,也标志着美国对外政策的转变和冷战的全面展开。?第三次科技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人类文明史上继蒸汽技术革命和电力技术革命之后科技领域里的又一次重大飞跃。它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的广泛应用为主要标志,涉及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等诸多领域的一场信息控制技术革命。这次科技革命不仅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经济、政治、文化领域的变革,而且也影响了人类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使人类社会生活和人的现代化向更高境界发展。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第三次科技革命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为深远的一次科技革命,是人类文明史上不容忽视的一个重大事件。 1961年新上任的肯尼迪总统提出了要开拓美国“新边疆”的口号,企图重振美国国威,所谓“新边疆”,并不是地理概念,而是指新领域和新的挑战,开拓“新边疆”是指利用美国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强大的经济势实力去开拓新的领域,迎接新的挑战,为此提出了登月方案,反经济衰退计划,资助教育、民权法案等,标志着国家更深的干预经济生活 新东方政策 联邦德国勃兰特政府推行的改善与苏联、东欧关系的外交政策。1969年勃兰特出任总理,放弃哈尔斯坦主义,正式推行新东方政策。其主要内容是承认战后欧洲各国的现有边界,改善与苏联和东欧各国的关系承认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是一个独立的主权国家,表示愿意实现两国关系的正常化,并表示愿意以和平方式谋求国家统一。“新东方政策”对70年代东西方关系的缓和起了重要的作用,新东方政策虽然立足于西方,但却自主地发展了同苏联、东欧国家的关系,这是联邦德国在在国际政治舞台上重新发挥重要作用的开端和标志。 为了促进亚非各国之间的友好合作与睦邻关系;商讨与会国家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问题;研究有关民族主权、反对种族主义和殖民主义、促进世界和平等问题。在印尼等国的倡议下,1955年4月18—24日,亚非会议(万隆会议)在印尼万隆开幕。参加会议的有亚非29个国家和区的政府代表团,共340名代表。会议高举反帝反殖大旗,肯定了中、印、缅三国总理共同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各国和平相处、友好合作的十项原则。亚非会议是亚非历史上第一次在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情况下举行的国际会议。它反映了亚非人民团结反殖反帝、争取民族独立、维护世界和平、加强各国人民之间友好和合作的精神,这就是通称的“万隆精神”。亚非会议是二次大战后新兴政治力量登上国际关系舞台的重要标志,它宣布新独立的国家要求奉行独立自主、和平中立的外交,这种要求终于成为强大的国际政治潮流,随后又发展为非集团的不结盟运动,并形成第三世界力量。 里根主义 指里根执政期间逐步形成的美国对第三世界推行的总体战略,其目的是要与苏联在这一地区争夺阵地,谋求夺回苏联已取得的政治和军事进展,巩固和扩大美国的影响。这一政策集中反映在1986年3月14日里根向国会递交的题为《自由、地区安全与全球和平》的对外政策的咨文中,其主要内容:第一,对第三世界的争夺,从消极遏制转为积极排挤。表现为在新条件下采取积极措施,以遏制苏联的扩张;对亲苏左翼政权,应加强对当地的反政府武装提供军事援助;对亲美独裁政权,则采取灵活政策;对其他第三世界国家,应区别不同情况,通过提供武器、安全援助、经济援助等方法,稳定局势、缓解困难,以防苏联趁机渗透。第二,在核战略和核军备方面,从数量竞争转向质量和技术竞争。里根主义加剧了美苏在第世界地区的矛盾和斗争。 第一次中东战争: 1948年5月14日,英国结束对巴勒斯坦委任统治,同日,犹太复国主义者宣布成立以色列国。15日,阿盟国家军队进入巴勒斯坦,巴勒斯坦战争正式开始。 第二次中东战争: 英法为夺得苏伊士运河的控制权,与以色列联合,于1956年10月29日,对埃及发动了突然袭击,这就是第二次中东战争,又称苏伊士运河战争。 第三次中东战争: 1967年6月5日早晨7时45分,以色列出动了几乎全部空军,对埃及、叙利亚和伊拉克的一切机场进行了闪电式的袭击。空袭

文档评论(0)

052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