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建筑史》哈尔滨的民俗建筑.pdfVIP

《中国近代建筑史》哈尔滨的民俗建筑.pdf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二次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讨论会 1988年4月·武汉 近 代 哈 尔 滨 的 民 俗 建 筑 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建筑系 周立军 提要:在哈尔滨这个充满了异国情调的城市里,存在着具有中国民间承传特点的建筑。其 根源植于道外区的市井文化之中,具有四合院式布局、中西合壁的外貌、丰富有趣的空间。这 是以民间渠道对传统建筑文化进行的探索:用户参与、结合市民心理和民间艺术、融合中外建 筑文化等。 十九世纪末“暴发”的新兴城市——哈尔滨,素有 “东方莫斯科”和“东方小巴黎” 之称。这是由于历史的原因,外国殖民者从本国移植过来的洋式建筑,占据着哈尔滨城市 的重点地段,构成了近代哈尔滨建筑风格的主要部分。 然而,在哈尔滨这个在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充满着异国情调的城市里,中 国的建筑文化是如何延续和发展的呢?为此,我注意到了一类具有中国的民间传承特点的、 所谓“不登大雅之堂”的建筑,即本文所称的“民俗建筑”。 一 近代哈尔滨民俗建筑的“根” 最初哈尔滨的城市规划中,南岗区为行政办公和高级住宅区,道里区主要是外国商人 云集的商业区。这两个区人口密度低、建筑华丽、环境优雅。而处于低洼地带,多次被松 花江洪水淹设的道外区,则是由中国居民的聚集而自发形成的。 在这里,由于人口高度集中,其阶级构成又大多是中下层市民,因此,建筑密度高 (40~ 50%),街道狭窄,绿化少,供水、防火、通风、采光等都很差。这里阴暗、破烂、拥挤的 景象和南岗、道里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当时有个民谣:“南岗是天堂,道里是人间,道外 是地狱。”正反映了当时帝国主义殖民地城市的畸形发展。 然而,道外却是哈尔滨近代民族工商业发展的基地,同时也是中国民俗、民风、民间 艺术杂陈的舞台。这里既表现了接触外来文化比较开放的特征,又具有回归传统的潜力。 市面上到处是茶馆、饭店、澡堂、药铺、客栈等传统商号,民间绘画、工艺及传统戏、地 方戏、民间说唱、杂耍等民间文艺也非常繁荣。 从《远东报》里可以摘到一些侧面描述: “道外市面近年来日盛一日”(1916 年 8 月 8 日); “傅家甸(即道外)各戏园有发达之现象。庆丰戏园由奉天邀来丁香花,观剧者异常 拥挤,几无立足之地”(1916 年 8 月 26 日); “每届旧历新年,各民户争购年画,已成习惯”(1916 年 12 月 ll 日)。 昔日的道外,那嘈杂的市面、艰难的日子、“三教九流”的人物,使这里充满了浓厚的 市民生活气息,而这些传统的民间活动和市井文化也浸透了这里的建筑。 二 近代哈尔滨民俗建筑的特点 1、“四合院”式的建筑布局 由于道外规划的自发性,建筑布置十分自由和杂乱。但通过调查和分析,也可以找到 其建筑布置的规律,即以居住大院为基本单元的平面组合。它的特点是临街为商铺,后面 围成大小不等的院子,其中“四合院”是最常见的一种。这周围由三、四层高的外廊式砖 1 第二次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讨论会 1988年4月·武汉 木结构楼房围合而成的扩大的“四合院”一般住几十户,院中集中设置目来水龙头,污水 窖、厕所和仓棚等。 这种居住大院的建筑布置,可以说是中国传统的“四合院”形式的延续。它体现了中 国的封闭的和排它性的传统文化心态。虽然物质条件与社会生活方式改变了,原来“四合 院”和一些含义已不复存在,但中国民族居住方式的传统观念却仍以居住大院的形式延续 下来。甚至这种封闭的观念和围合的建筑形制还被引伸到广场和室内空间之中。 居住大院在围合方式上,除“四合院”式外,还可概括出单面、双面和三面围合的多 种形式。同时,这些围合方式根据不同的基地情况,又可演会出各种变态形制,如“多进 院式”、“穿套式”和“天井式”等。所有这些都形成了道外居住大院丰富有趣的空间。 2、中西合璧的建筑外貌 近代哈尔滨的民俗建筑从外

文档评论(0)

124359561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文档有任何问题,请私信留言,会第一时间解决。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3023136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