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报送科室涉外病房.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报送科室:涉外病房 图书馆推荐最新文献信息 (2017年5月18日共25篇) 1.盐酸伊伐布雷定治疗中国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评价:SHIFT研究中国亚组数据分析目的 分析伊伐布雷定与慢性心力衰竭(心衰)预后研究(SHIFT研究)中国亚组数据,评估中国慢性心衰患者使用伊伐布雷定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SHIFT研究为随机、双盲、平行组设计、安慰剂对照、国际多中心临床研究,共纳入6 558例有症状的慢性心衰患者.患者满足年龄≥18岁,窦性心律,静息心率≥70次/min,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35%,入选前接受最佳剂量的慢性心衰药物治疗并且至少持续4周未更改,过去12个月内曾因心衰恶化入院治疗.本研究对入组患者中心率≥75次/min的中国患者进行了亚组事后分析.全部入选患者按计算机生成的分配方案通过电话互动语音应答系统随机分为2组,即伊伐布雷定组(5 mg每日2次起始,递增至最大剂量7.5 mg每日2次)和匹配的安慰剂组.收集入选者的临床基线特征.主要疗效终点为心血管死亡或心衰恶化所致再入院的复合终点,主要安全性终点包括研究中观察到的总不良事件数、心动过缓以及视觉不良反应(眼内闪光).结果 研究共入选2008年4月至2010年3月在中国49家中心就诊的心率≥75次/min的慢性心衰患者225例,其中伊伐布雷定组106例,安慰剂组119例,平均随访时间(15.6±5.1)个月.至研究结束时,伊伐布雷定组患者平均心率显著低于安慰剂组(71.0次/min比80.3次/min,P<0.05),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安慰剂组[18.9%(20/106)比31.9%(38/119),HR =0.56,95%CI0.33 ~0.97,P =0.039],纽约心脏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改善的患者比例显著高于安慰剂组[52.8%(56/106)比34.5%(41/119),P=0.006 1].伊伐布雷定组患者总不良事件数(129次,49.6%患者年)少于安慰剂组(203次,50.8%患者年),伊伐布雷定组和安慰剂组分别有2例(1.9%)和0例发生心动过缓,3例(2.9%)和1例(0.8%)发生视觉不良反应(眼内闪光).结论 伊伐布雷定减慢心率的治疗作用可改善中国慢性心衰患者临床预后和心功能,且不伴有明显不良反应,本亚组分析与SHIFT总体研究结果保持一致.临床试验注册 国际标准随机对照试验注册库,ISRCTN 作 者 胡大一?(100044,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黄德嘉?(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刊 名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7年45卷03期?190-197页?? 英文期刊名 Chinese Journal of Cardiology 关键词 心力衰竭?心率?伊伐布雷定?Heart failure?Heart rate?Ivabradine 血清白蛋白水平与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患者临床预后的关系目的 探讨血清白蛋白水平与接受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的心力衰竭(心衰)患者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 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连续入选阜外医院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首次行CRT植入术的心衰患者357例,收集其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随访终点定义为全因死亡(包括心脏移植)和心衰再住院.根据患者CRT术前血清白蛋白水平将患者分为白蛋白≥40 g/L组(n=244)与白蛋白<40 g/L组(n=113),比较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对随访结果作生存分析和Cox回归分析以评价白蛋白水平对各终点事件的预测价值.结果 随访结束时共45例患者(12.6%)死亡,4例(1.1%)行心脏移植,100例(28.0%)出现心衰再住院.两组患者相比,白蛋白<40 g/L组患者纽约心脏协会(NYHA)心功能级较少,而NYHA心功能级患者较多.白蛋白≥40 g/L组患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类药物使用率、血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较高.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白蛋白<40 g/L组患者在全因死亡(log-rank检验:P=0.000 4,x2=12.60)和心衰再入院(log-rank检验:P=0.009,x2=6.82)方面均劣于白蛋白≥40 g/L组.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发现血清白蛋白<40 g/L是CRT患者全因死亡(HR=2.019,95%CI 1.125~3.622,P=0.018)和心衰再住院(HR=1.517,95% CI1.014 ~2.270,P=0.043)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血清白蛋白水平与心衰CRT患者的严重程度相关,术前血清白蛋白水平较低的心衰CRT患者全因死亡及心衰再

文档评论(0)

xiaofei200112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