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孔活性碳纤维的制备及其 - 中山大学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 - sun yat
中孔活性碳纤维的制备及其
在医药方面的应用
欧阳洁瑜 陈水挟*
中山大学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广州,510275
摘要 本文采用不同纤维及树脂为原料,经过重金属离子预处理,然后在一定的条件下炭化、活化,制备了一系列活性炭纤维。借助微孔分布仪测定活性炭纤维(ACF)的孔结构,通过亚甲基蓝的吸附实验表征其对大分子物质的液相吸附性能,并通过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杀灭效果表征材料的抗菌性能。结果表明,控制适当的合成条件可以制备出一定中孔含量的活性碳纤维,所得产品对大尺寸分子有较高的吸附量,并具有良好的抗菌性能。
关键词 活性碳纤维,中孔,吸附,杀菌
1 引言
众所周知,微孔活性炭纤维(ACF)对小分子气体物质具有良好的吸附特性,然而,当吸附质为聚合物、染料分子或维他命等大分子物质时,中孔ACF则表现出极大的优越性。它不仅可用作大分子物质的吸附,还可用于双电层电容等新领域。因此,设计和控制合成中孔ACF对于改善和发展其应用领域是非常重要的。
目前,许多研究者正不断探索制备中孔ACF的方法,这些方法包括催化活化法、聚合物混合物或有机物凝胶的直接炭化、模板炭化法等,但工艺尚不成熟,对ACF孔结构尚未能精确控制,材料的力学性能也有待提高。本文拟通过金属催化活化法,并适当控制活化条件,探索制备中孔活性炭纤维的方法,并评估其吸附和抗菌性能,为拓展该材料在医药领域的应用提供依据。
2 实验部分
2.1 活性炭纤维的制备
分别取剑麻、沥青纤维、粘胶纤维、离子交换树脂等为前驱体,用NiSO4及(NH4)2HPO4等溶液浸泡,取出晾干,然后在N2保护下,加热到不同的温度炭化活化不同时间(20-120 min)
2.2 比表面积与孔分布的测定
使用美国Micromeritics公司生产的ASAP2010微孔分析仪,以高纯氮气为吸附质,在液氮温度(77K)下测定不同压力下N2的吸附体积。测试的相对压力(p/p0)范围为10-6~0.995,ACF样品测试前经300℃充分脱气处理。比表面积用标准BET方法计算,总孔体积以p/p0=0.95时的吸附量换算成液氮体积求算。
2.3 亚甲基蓝的静态吸附实验
配制 500 mg /L 的亚甲基蓝溶液,以该溶液体积 : ACF产品质量 = 50 ml : 50 mg 的比例进行吸附实验,吸附 24 h后测定溶液的吸光度变化,从而计算出活性炭纤维的吸附量。
2.4 ACF的抗菌性能实验
分别取一定量的ACF置于一定浓度的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溶液中,经过24 h震荡接触后测定溶液中的残留活菌浓度,并评估材料的抗菌性能。
3 结果与讨论
3.1 制备工艺对ACF得率的影响
表1是本实验制备的部分ACF产品的得率。由表可以看出,Ni2+的浓度越高,产品得率越高;活化温度越低,活化时间越短,产品得率越高。而综合来看,Ni2+的浓度为主要的影响因素。在活化过程中,活化剂继续刻蚀碳纤维,形成挥发性气体而使碳消耗,产生大量孔隙。提高活化温度,碳纤维进一步被刻蚀,烧失量增大,得率下降。
表1 不同制备条件下多孔炭材料的得率
原料 CNiSO4(mol.L-1) 活化温度(℃) 活化时间(min) 得率(%) 离 子 交 换 树 脂 0.01 650 20 18.0 750 40 16.4 0.05 850 60 20.4 650 60 21.1 0.1 750 40 22.5 850 20 22.6 粘 胶 纤 维 0.01 650 20 16.9 750 40 20.7 0.05 850 60 25.0 650 60 28.2 0.1 750 40 30.2 850 20 27.5
3.2 活性碳纤维的孔结构
3.2.1 SACF的孔结构
不同活化温度下制备的剑麻基活性炭纤维(SACF)的77K氮吸附等温线如图1所示。
由图可见,SACF 700、750、800、820、850℃的吸附等温线都显示了典型的Ⅰ型吸附等温线特征。在低相对压力(p/p0)下,吸附量随相对压力的增加而急剧上升,随后增加放缓,并出现吸附平台,显示了这5种SACF样品以微孔为主的孔结构特征。各吸附等温线的具体形状各不相同,这主要是由于样品的孔分布不同所致。其中SACF 700、750℃很快就达到了吸附平衡,SACF 820、850℃的等温吸附线基本相同,表明这两组样品的孔分布有相同之处。SACF 870℃的等温线呈Ⅱ型吸附等温特征,表明含有一定量的中孔,即该样品的中孔含量比其它5种样品丰富。
因此,炭化活化温度可用于控制孔的发育,在本实验条件下,低温条件可得到孔径较小的微孔ACF。活化温度较高时则可能会得到一定中孔含量的ACF。
对上述SACF的BET比表面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