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13章-副本
第一节 内蒙古地区
第二节 晋陕甘宁地区
第三节 川渝地区
第四节 云贵地区 ;第一节 内蒙古地区;一、地理区位;第一节 内蒙古地区;第一节 内蒙古地区;第一节 内蒙古地区; 煤田广布
共发现煤田320多处,累计探明保有储量为2 256×108 t,仅
次于山西省,居全国第2位;煤炭资源不但储量大,煤层厚,而且
地质构造简单,埋藏浅,易于露天开采。
探明储量在100×108 t以上的煤田主要有东胜煤田、准格尔煤
田、伊敏煤田、霍林河煤田、胜利煤田。; 南粮北牧
大兴安岭—阴山是一条重要的
地理分界线,山地的西北部为高
原牧业和蒙古族居住分布区,山
地的东南部为平原、丘陵农业和
农牧交错区、以及汉族和蒙汉杂
居区。阴山以南为外流区,属黄
河、海河水系,流水侵蚀严重,
农业为主,以北则是内流区,以
风蚀、干燥剥蚀为主,牧业发达。
阴山是内蒙古“南粮北牧”的分
界线。山南的河套平原素有“黄河
百害,惟富一套”、“塞上米粮川”
之称。
; 东北部的草甸草原土质肥沃,降水充裕,牧草种类繁多,具有优质高产的特点,适宜于饲养大畜,特别是养牛。
中部和南部的典型草原降水较为充足,牧草种类、密度和产量虽不如草甸草原,但牧草富有营 养,适于饲养马、牛、羊等各种牲畜,特别宜于养羊。
阴山北部和鄂尔多斯高原西部的荒漠草原,气候干燥,牧草种类贫乏,产草量低,但牧草的脂肪和蛋白质含量高,是小牲畜的优良放牧场地。
西部的荒漠草场很适合骆驼的生长。 ;年份;城市、交通和产业结构; 农畜产品和绿色产业。以名牌产品和丰富的农牧业资源为依托,
发展以绿色品牌为主的农畜产品加工业。重点开发羊绒、牛奶、
羊肉、牛肉、皮革、马铃薯、玉米、小麦等主导产品产业化系列,
强化羊绒、牛奶、羊肉深加工产品在全国的领先优势
能源重化工产业。能矿资源匹配良好,以市场为导向,推进煤电
转换,加快“西电东送”。丰富的煤炭源为高耗能有色金属冶炼加工
提供了充裕的能源保障
2005年,原煤产量22 064.5×104 t,占全国的10.1%,居全
国第2位。东部的伊敏河、霍林河、元宝山三大褐煤基地向东北输
送电力,中西部的达拉特、托克托、丰镇、海渤湾和准格尔等向
京、津送电。
该区是世界上罕见的稀土资源集中地区,储量占全国的97%以 上,是世界其他国家总储量的5倍,居世界第一。 ;成吉思汗陵园; 内蒙古地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突出建设“一线”、“三区”,全面实施“十大工程”,努力实现环境优美、兴区富民、边疆稳定 “三大目标”。;三、草原畜牧业基地;
; 中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共有30多个畜牧业生产基地县。基地内年末存栏牧畜7 089.1万头(只),年产羊绒5 956 t。
2005年主要牲畜:牛576.4万头,马67.9万匹,居全国第五位
骆驼8.5万头,居全国第2位
羊5 420.0万只,居全国第1位
畜产品产量也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特别是:
细羊毛4 4841 t,居全国第1位
羊绒6 395 t,占全国的41.4%,居全国第1位
羊肉、牛肉、奶类等也居全国中上水平,分别居第1、7、1位
畜产品的人均占有量变化(1980年到2005年):
人均牛肉产量由的2.4 kg,增加至14.1 kg
人均羊肉由4.12 kg,增加至30.3 kg
人均奶类从3.8 kg增加到292.1 kg ;四、农牧交错带的土地利用与土地退化;第一节 内蒙古地区;(二)农牧交错带人口负荷与土地利用;第一节 内蒙古地区;农牧交错带主要土地利用区域组合型 ;(三)土地退化;土地退化成因;农牧交错带生态-生产关系模式图;防治荒漠化的政策性建议
建立符合农牧交错带自然生态系统空间格局的“生态-生产范式”
探求“小面积搞生产、大面积搞生态”的高效而安全的土地利用模式
不同区域生态环境安全条件下的土地利用覆盖的空间宏观格局
认真研究和发展适合于降水变化的“波动性农牧业”模式
生态建设必须走产业化道路,高度重视生物资源的开发
加强土地利用动态监测工作
加强风水复合侵蚀研究
农牧业战略性结构调整和加快城镇化建设 ;五、蒙古族与草原文化; (二)游牧文化
游牧文明的显著特征在于充分利用自然永续资源和环境来延续
游牧人的生存技能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高等数学(上册)》(阳平华)645-4教案 第六章 第25课 定积分的换元积分法和分部积分法.doc VIP
- 《高等数学(上册)》(阳平华)645-4教案 第六章 第24课 微积分基本公式.doc VIP
- 天津市南仓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数学试题(无答案).docx VIP
- 欧洲规范-NF P94-078-中文版.pdf VIP
- 腔隙性脑梗死课件.pptx VIP
- 过顶板破碎段施工安全技术措施.doc VIP
- 2025年湖北省十一校届高三语文联考“世界的馈赠”考场作文评析与升格训练.docx VIP
- 腔隙性脑梗死演示课件.pptx VIP
- 2024第三季度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会议记录[1].docx VIP
- 天津市南仓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物理试题(无答案).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