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1荒漠化的防治概要1
7.内蒙古草原载畜量的分布特点是 A.从东向西逐渐降低 B.从西向东逐渐降低 C.从南向北逐渐降低 D.从北向南逐渐降低 8.我国荒漠化防治的最高整治目标是 A.预防具有潜在荒漠化危险的土地 B.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 C.恢复已经发生荒漠化的土地的生产力 D.求得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 A D * 1. 全年高温、蒸发旺盛;处于热带沙漠与热带草原的过渡地带,降水集中且变率大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2.植被稀少,多疏松沙质沉积物 3.大风日数多 4.气候异常,降水偏少 自然 分析非洲萨赫勒地区荒漠化的自然、社会经济因素 社会经济 四、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防治内容 预防潜在的荒漠化的威胁 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的退化 恢复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 防治原则 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 治山、治水、治碱、治沙相结合 对策和措施 合理利用水资源 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林体系 调节农、林、牧之间的关系 采取多种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 控制人口增长 改善灌溉技术 推广节水农业 减少水井数量 河流上中下游合理分配河流水资源 东 农作区 牧区草原 干旱内陆区 西 海陆位置 少 多 降水量 西北荒漠化防治措施之一——合理利用水资源 新疆坎儿井——利用地下水 西北荒漠化防治措施之一——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建防护林 生物 措施 工程 措施 绿洲地区 前沿地带 外围沙漠边缘 内部 封沙育草 营造防沙林带 农田防护林网 流沙地区 设置沙障工程 缺水源地区 (防沙林带) 外围边缘 前沿地带 绿洲内部 (封沙育林) (封沙育林) (防沙林带) (防护林网) 多层次防护体系 荒漠植物一般具有强大的耐旱力,有的根系和地下茎特别发达,以便从土壤和岩隙间吸收水分;有的茎叶具毛或刺,或退化无叶,以减少蒸腾;有的具有耐盐特性。 荒漠植物的生态适应 沙枣 胡杨 锦鸡 木麻黄 主要治沙植物 柽柳 狼尾草 宁夏毛乌素沙地草方格固沙 一方面增加地表粗糙度削减风力;另一方面截流水分,提高沙层含水量,有利于固沙植被生存。 b工程措施——流沙地区——设置沙障 西北荒漠化防治措施之一——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 宜林则林 宜牧则牧 现有林地 绿洲边缘的 灌草林带 已荒漠化的地方 作为防护林 发展林业、牧业 退耕还林 退耕还牧 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能源问题 解决能源 的途径 开源 节流 营造薪炭林 新建沼气池 利用风能、太阳能 推广省柴灶 控制人口增长 控制人口增长 提高人口素质 建立人口、 资源、环境 协调发展的生 态系统 利于防治荒漠化 返回 海 陆 位 置 海洋水汽难以到达 远离海洋 深居内陆 青藏高原隆起 高山环绕盆地 高原面积广大 地 形 气 候 干 旱 异 常 降水少且变率大 对策和措施 荒漠化 自然原因 合理利用水资源 调节农、林、牧之间的关系 控制人口增长 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林体系 采取多种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 过度开垦 水资源利用不当 过度放牧 过度樵采 人 为原 因 地跨东北西部、华北北部和西北大部分 “三北”防护林 防风固沙,保护农田,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改善生态环境 科尔沁草原 1、看图思考,回答问题 (l)科尔沁草原的荒漠化,对周边地区会造成哪些影响? 使周边地区出现沙尘暴、扬沙、浮尘的天气增多,降低大气能见度,污染周边地区的环境,使周边地区气候发生改变,如光照减少等,严重影响周边地区人民的生产和生活。 (2)科尔沁草原土地利用方式的变更,对治沙工作有哪些启示? 土地利用经历了放牧——垦殖——放牧——垦殖的过程,沙丘有三层土壤,说明它历史上曾有三次退耕还牧,保护土地资源的措施。 因地制宜安排农业生产方式,宜农则农,宜牧则牧。 2、在我国西北荒漠化地区,应当怎样处理保护环境与脱贫致富的关系? 应把环境保护放在首位,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求得脱贫致富,要在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发展经济。 3、什么是“生态移民” ? “生态移民”是逃避自然,还是对自然的尊重? 当一个地区人口数量超过了其环境承载力时,就有可能出现种种环境问题,为了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应有计划地将一部分人口迁移到其他有接受能力的地区,这就是“生态移民”。 “生态移民”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维持生态平衡,是对自然的尊重。 西北地区荒漠化防治的现状 建立的一批融科学实验、治理和开发利用为一体的防治荒漠化实验推广站 我国政府先后实施了多项生态环境治理工程 恢复西部生态环境,再造“秀美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GBT1804—2000自由公差标准.doc VIP
- SIMATIC-S7-200 SMART编程培训(高端培训).ppt VIP
- 2020年越南投资法-恒利中文简体版.pdf VIP
- 2025年3月22日山东事业单位统考《行测》部分真题(含答案).pdf VIP
- 2024年北京市专职工会社会工作者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pdf VIP
- GB/T39204-2024信息安全技术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要求.pptx VIP
- 数学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长方体的认识作业设计.doc VIP
- 安全与风险评估模型.pdf VIP
- 报告同级班子履职尽责和廉洁自律情况.pdf VIP
- 2024年新大象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知识点 (精编版).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