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城乡居民应急文化培育研究.doc
城乡居民应急文化培育研究
绪 论
一、选题背景与意义
(一)选题背景
1.时代背景
当今世界正处在逐步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之中。“现代化,主要是一种心理态度、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过程。”[ 罗荣渠:《现代化新论——中国的现代化之路》,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第11页。]可以说,现代化是向更高级、更现代的方向改变的过程,是实现一种更高层次的“文明”。在该文明中,人们普遍具有较高的道德素养、意识水平和应急能力,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现代人。美国社会学家阿历克斯·英格尔斯曾对现代人的特征进行分析研究,认为“发展的最终要求是人在素质方面的改变,即从心理、思想和行为方式上实现由传统人到现代人的转变,使之具备人的现代人格、现代品质”[ 参见[美]阿历克斯?英格尔斯:《人的现代化》,殷陆军编译,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导论与第1章。]。所以,现代人需要具备现代的生命意识和健康意识,具备对社会的责任意识和对他人的关爱意识,具备预防突发事件的成本意识和主动意识,以及与这些意识相对应的能力。“这些意识和能力不是凭空产生的,它需要在公共生活中逐步养成,存在于个人与社会的不断互动之中,即:现代化过程不是自然的社会演进,尤其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应是有目标、有计划,以较短的时间、较有效的途径,学习、借鉴和移植先进国家成果的过程。”[ 罗荣渠:《现代化新论——中国的现代化之路》,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第11页。]因此,应急文化培育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现代人的一项最基本的需求。
2.社会背景
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基础还比较薄弱,各种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时有发生,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很大威胁。同时,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的全面转型期。社会转型包括经济的、政治的、文化的、社会的多元结构,是一个整体性概念,表现为社会系统全面的结构性的调整和转化,是一个动态的、高风险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提升人们的危机意识和应急能力至关重要。这种意识和能力,最终取决于民族、国民的整体素质,也在很大程度上表现国民素质的高低,促进国民素质的提升。培育良好的应急文化,提升全民族、全社会、全体公民的危机意识和应急能力,是一项立足当前应急管理实际,有利于国家长治久安的系统工程。
3.北京市情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到2020年“城镇化质量明显提高”。“要想走出一条坚实的、可持续发展的城镇化道路,必须不断提升城乡居民的防灾抗毁能力,提高管理者及公务员的应急管理能力,提升普通大众、中小学生、弱势群体的防灾自护能力。”[ 金磊:《近十年中国城市防灾减灾的成就与思考》,载《中国减灾》2013年2月上,第40页。]具体来说,加强基层的应急能力建设,是北京市应急管理工作的重点。密云县依据《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本市应急能力的意见》(京政发[2013]4号)也制定了《密云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本县应急能力的实施意见》(密政发[2013]32号),用以指导全县应急工作的开展。从国家的总体规划,到地方的具体操作,都十分重视应急管理工作,而应急文化是应急管理的“土壤”,所以急需加以高度重视,为应急管理工作奠定更好的基础。
(二)研究意义
理论意义
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经历了无数的内忧外患,积累了丰富的应对自然灾害、外部挑战的实践经验,也曾有过大量有关忧患意识的成语俗语,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等反映了具有危机思想、忧患意识的重要性;“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等揭示了未雨绸缪、有备无患的必要性;“居安思危”、“见微知著”、“防微杜渐”等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应急的基本认识。然而,纵观古今,可以说我国的应急文化并没有连贯性和系统性,有的只是个别人的有感而发,且大多被借鉴到了自上而下的王朝治理中,而非自下而上的百姓安危里。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应急文化基本是缺失的,缺少系统的深入研究,没有扎实的理论框架。现有的零散研究,在当今危机事件频出的高风险社会,不足以有效地指导应急管理工作实践。所以,关于应急文化培育的研究,将对整合、深化中华民族应急文化传统、挖掘独具特色的应急管理理论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现实意义
应急文化培育的现实意义很多,例如:一是有助于提高危机应对能力,减少生命财产损失。文化是土,土沃木壮。“提高全民的忧患意识,普及灾害中的自救和互救意识,是减少灾难造成的损失和减少突发事件发生的最有效、最经济、最安全的办法。”[ 闪淳昌:《宣传防灾应急文化、提升应急管理能力——读陈荣同志的〈应急管理史鉴〉和〈应急管理诗鉴〉有感》,载《中国应急管理》2012年第5期,第60页。]2012年北京7?21暴雨灾害中,密云县的人身财产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在青年教师培训班上的发言.doc
- 在高一历史教学中如何加强爱国主义思想教育.doc
- 在高三学生期末家长会上的发言.doc
- 在高三期中家长会上的发言.doc
- 在高效课堂下学生展示能力培养的调查报告.doc
- 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塑造学生干部良好形象的作用.doc
- 在鼓励大中专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座谈会上的讲话毕业致词.doc
- 地下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生的自荐书.doc
- 地下矿测量实习报告.doc
- 地产个人工作计划.doc
-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对心脏结构与功能的影响机制及临床关联探究.docx
- Rho激酶抑制剂Fasudil: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救星?.docx
- 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脑卒中后抑郁的相关性研究:机制、影响与展望.docx
- 基于体素形态学分析针刺干预缺血性脑卒中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多维度机制探索.docx
- 免疫负调控分子TIPE2在慢性HBV感染进程中的表达特征与临床意义探究.docx
- 探究结肠癌转移相关基因 - 1 对胃癌拟态血管形成的调控机制:基于TWIST1_2信号通路的解析.docx
- AFP调控的携Mn-SOD溶瘤腺病毒:肝癌细胞杀伤新策略探究.docx
- 理气化痰法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与机制的深度剖析.docx
- 艾灸联合二陈汤对痰湿型肺癌患者化疗生存质量的影响及机制研究.docx
- 低浓度奥沙利铂联合UCN - 01对大肠癌细胞杀伤作用及机制研究.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