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易激综合征汇编.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肠易激综合征汇编

IBS – 病理生理学(对疼痛耐受异常) 结肠膨胀 IBS 正常 冰水浸泡 肠道顺应性异常 IBS 发病机制小结 心理社会因素 脊髓信息处理异常 腹痛、腹胀、排便习惯改变 内脏感觉异常 肠道动力异常 炎症 其他因素 Houghton LA. Balliere’s Clin Gastroenterol, 1999. Collis SM, et al. Balliere’s Clin Gastroenterol, 1999. 袁耀宗(2002):肠易激综合征,P8-48,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如何保证排除器质性疾病? 警报征象 发热 体重下降 便血、黑粪、便潜血阳性 贫血 腹部包块 其他不能用功能性疾病来解释的症状和体征 — 应进行相关的检查以明确排除器质性疾病 对新近出现症状的患者 症状逐步加重 近期症状与以往发作形式有不同 有结直肠癌家族史 年龄≥40岁 — 建议将结肠镜或钡剂灌肠X线检查列为常规检查 排除性检查的应用 检查项目 应用范围 粪便RT、OB、寄生虫 常规 血常规、生化 酌情 甲状腺功能 非常规 ESR、CRP、CEA 必要时 结肠镜、X线 警报征象 辅助检查 血常规—正常 组织转谷氨酰胺酶(阴性)----排除乳糜泻 诊断: IBS-M 无报警症状的年轻患者不必进一步检查 (IBS-D和IBS-M应除外乳糜泻) Am J Gastroenterol 2010; 105:775–785 反复腹痛/腹部不适伴大便习惯改变 腹部不适/疼痛伴有排便习惯改变 40 岁; 无报警症状 IBS治疗 40 岁, 或有报警症状 检查 阴性 治疗,随访 器质性疾病 治疗 中国肠易激综合征诊治共识意见 大便常规+隐血 (-) 排除器质性疾病 (+) 肠易激综合征诊断和治疗的共识意见(2007,长沙)中华消化杂志,2008,28:38—40 鉴别诊断 需要鉴别的疾病太多 主要从症状、体格检查入手,掌握鉴别诊断的第一手资料 要有针对性地选择鉴别诊断的检查 注意重叠现象、精神心理状态的评估 切记诊断后密切随诊 与其他疾病的鉴别 慢性结肠炎(应少用):结肠镜下仅有充血水肿,无糜烂、溃疡——IBS 与其他疾病的鉴别 炎症性肠病:初诊的临床特点、克罗恩病变在小肠、IBD治疗后病变愈合症状持续、IBS基础上发生IBD 与炎症性肠病鉴别 初诊的临床特点:粘液脓血便、多次大便常规+OB、肠镜 小肠克罗恩病:详细病史、腹部固定部位压痛、包块、大便OB+、贫血、血沉和CRP加快 IBD治疗后病变愈合症状持续:按IBS处理 与炎症性肠病鉴别 IBS基础上发生IBD:鉴别困难,粪便钙卫蛋白和乳铁蛋白+血抗酿酒酵母抗体和核周型抗中性粒细胞胞桨抗体,鉴别准确率90% 肠易激综合征治疗 IBS治疗的基本原则 治疗目的 消除患者顾虑,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治疗原则 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是一切治疗的基础 (责任感、耐心、技巧) 一般治疗 根据主要症状对症治疗及根据严重程度分级治疗 重视心理治疗 (抗抑郁药、各种心理疗法) 一般治疗 了解就诊原因 可能的原因: (1) 新的诱因:饮食变化, 药物的副作用 (2) 担心严重疾病:亲人死亡 (3) 应激事件 (4) 抑郁,焦虑 分级治疗 轻度症状 教育 安慰 排除导致症状的食物和药品 饮食治疗 不良的饮食习惯和膳食结构可以加剧IBS的症状 因此,健康、平衡的饮食可有助于减轻患者的胃肠功能紊乱症状 饮食治疗 IBS患者宜避免: ①过度饮食   ②大量饮酒 ③咖啡因    ④高脂饮食 ⑤某些具有“产气”作用的蔬菜、豆类等 ⑥精加工和人工食品(便秘者) 山梨糖醇及果糖(腹泻者) ⑦不耐受的食物(因不同个体而异) 增加膳食纤维主要用于便秘为主的IBS患者 增加纤维摄入量的方法应个体化 * 目前认为,肠神经系统(ENS)的缺陷可能导致了IBS的典型症状。脑—肠轴模型的构建使我们更进一步地了解IBS发病的机制。 胃肠道功能受中枢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和肠神经系统综合作用的影响。自主神经系统在中枢神经系统和肠神经系统间起联系作用,并有极为重要的感觉功能(如痛觉)的传导;肠神经系统并非仅是调节消化道的神经通路中继站,它的运动、感觉神经元及肌间N丛和粘膜下N丛,通过分泌的脑肠肽和神经递质,作用于胃肠效应器,调控胃肠运动和感觉。 * 感觉功能障碍

文档评论(0)

wyj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