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抗乙肝病毒的研究进展.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医药抗乙肝病毒的研究进展.doc

  中医药抗乙肝病毒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医学,中国传统;肝炎病毒,乙型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至今仍是世界性的医学难题,它是嗜肝HBV引起的一种高发病率、高病死率的传染病。据统计,目前全世界大约有20亿人感染过HBV,其中约有3.5亿人是HBV携带者[1]。在我国约有1.2亿HBV携带者,每年有30~50万人死于HBV引起的肝硬化或肝癌。因此,抗HBV药物研究一直是防治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的重点[2]。中国传统医药博大精深,一些单味中药和中药复方治疗HBV感染疗效肯定,且毒副作用轻,是亟待开发的理想药物。笔者就近年来中医药抗HBV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1现代医学对HBV感染的认识   HBV属嗜肝DNA病毒科,为环状部分双链DNA分子。HBV侵入人体后,首先与肝细胞膜上的受体羧基肽酶D结合,脱去外膜穿入肝细胞质内,然后再经衣壳蛋白的磷酸化而脱去衣壳,部分双链环状HBV-DNA进入肝细胞核内,在宿主酶的作用下,以负链DNA为模板延长正链,修补正链中的裂隙区,形成共价闭合环状DNA(cccDNA),然后以cccDNA为模板,在宿主RNA聚合酶II的作用下,转录成几种不同长短的mRNA,其中3.5kb的mRNA含有BV-DNA序列上全部遗传信息,称为前基因组RNA。前基因组RNA进入肝细胞质,再次作为模板,在HBV逆转录酶作用下,合成负链DNA;再以负链DNA作为模板,在HBV-DNA聚合酶作用下,合成正链DNA,形成子代的部分双链环状DNA,最后装配成完整的HBV,释放至肝细胞外。胞质中的子代部分双链环状DNA也可进入肝细胞核内,再形成cccDNA 并继续复制,cccDNA 半衰期长,很难从体内彻底清除[3]。   2中医学对HBV感染的认识   祖国医学中虽无“病毒性肝炎”的病名,但有关黄疸、胁痛、积聚、鼓胀、肝瘟等病症  的记载与乙肝发病颇相似,现代的中医认为乙肝更近似于传统医学记载的“肝瘟”。有关“肝瘟”的记载始于《内经》,突出于明末清初的温病学家吴又可的《瘟疫论》,他在该书中指出“夫瘟疫之为病,非风非寒非暑非湿,乃天地间别有一种异气所感”,“无形可求,无象可见,况无声,复无臭”,“大约病遍于一方,延门合户,众人相同”。该论述与现代医学中HBV的传染性特异的嗜肝性相符[4],故而不少医家认为乙肝的根本原因是感染某种专一的瘟疫毒邪,又兼夹其他邪气如湿热瘀等相挟为患。周仲瑛等[5]认为湿热疫毒是乙肝致病的主要原因,痰浊瘀血是乙肝发病后的病理产物,湿、热、毒、痰、瘀则贯穿乙肝发病的始终。苏和平[6]认为HBV是一种嗜肝湿热病毒,常犯肝并累及脾、胃、肾,其病机特性主要体现在传染流行性、定量性、择位性、酿湿性、化火性、伤阴性、出血性、变异性、免疫性,从而导致肝疏泄失常,脾胃运化失常而出现一系列肝郁脾虚症状。梁秉中等[7]认为HBV的病机是湿热疫毒蕴伏肝脏,肝脾肾亏虚,二者互为因果,影响疾病的发展变化与转归。   3抗HBV的中医药临床研究成果   3.1单味药   3.1.1叶下珠属植物叶下珠为大戟科叶下珠属植物,全草入药,有平肝清热、利水解毒之功效,主治肠炎、痢疾、传染性肝炎、尿路感染等。张学文[8]选用叶下珠、贯众、茵陈、板蓝根等清热解毒;配伍黄芪、灵芝以扶正固本;丹参、山楂以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白芍、五味子柔肝、敛肝,从而使正气复、瘀毒祛,肝气舒,脾气调。在临床治疗乙肝多例常获得较好疗效。张大志等[9] 应用HepG2.2.15细胞株体外试验发现四川产的叶下珠在100μg/ml和150  μg/ml时抑制HBeAg表达的作用最强。彭立生等[10]应用HepG2.2.15细胞及建立HepG2、HepG2X-HIV-1-LTR-luciferase细胞系进行体外实验发现,叶下珠不仅对全基因的HBV有抑制作用,还可能直接对X基因表达有抑制作用。张淑玲等[11]报道,叶下珠片和至灵胶囊联合  治疗能降低慢性HBV携带者HBV DNA水平,具有一定的HBeAg阴转率和HBeAg血清学转换率,在观察的158例HBV携带者中,用叶下珠片和至灵胶囊联合治疗12周后,治疗组和空白对照组携带者HBV DNA分别为27.5%和51.3%(Plt;0.05),HBeAg阴转率分别为13.75%和3.85%(Plt;0.05),HBeAg血清学转换率分别为7.50%和1.28%(Plt;0.05)。程延安等[12]在比较140例叶   下珠治疗组和52例阿德福韦酯对照组患者抗病毒治疗慢乙肝疗效时发现,叶下珠对慢乙肝患者抗病毒治疗有效,叶下珠治疗有效的患者,HBeAg阳性阴转率、HBV DNA阴转率高,停药后病毒反弹率、复发率低,远期疗效好。   3.1.2苦参素   苦参素是从中药苦豆子及苦参的根中提取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