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度后房型人工晶体置换透明晶体治疗超高度近视眼临.docVIP

低度后房型人工晶体置换透明晶体治疗超高度近视眼临.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低度后房型人工晶体置换透明晶体治疗超高度近视眼临.doc

  低度后房型人工晶体置换透明晶体治疗超高度近视眼临 【关键词】 近视 高度近视是眼科常见病、多发病,近视度数达-10.00 D以上称超高度近视,其远视力不易矫正,影响患者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对此类近视的治疗方法颇多[1~5],但多没超过治疗前的矫正视力水平。我院1998年12月1日~2000年6月30日应用低度人工晶体置换透明晶体的超声乳化术对12例23眼施行了手术矫治,获得较为满意的视力矫正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2例,均为张家港中心医院和南通眼病医院的门诊和住院病人,12例23眼,男6例(独眼1例),女6例;年龄11~65岁,平均35.3岁。屈光状态:-10.0 D~-26.0 D,眼轴长27.41~34.21 mm;角膜曲率K1 39.5~41.25,K2 38.75~41.25;散光在(-1.0±0.25)D以内。晶体情况:皮质透明,核密度高;眼底能清晰可见。眼底后极部都有程度不一的脉络膜退行性变化和均有不同程度的后葡萄肿,对23眼均行三面镜检查。5例11眼的视网膜周边部有变性和干性孔。并对每只眼均行眼压、视野和视觉电生理检查,结果均在正常范围。2例4眼行后巩膜加固术,5例11眼行多波长网膜变性区光凝术,裸眼视力0.02~0.1。每例都行电脑验光和检影法验光检查,矫正远视力在0.2~0.4,裸眼近视力均在1.0以上(lt;3 cm)。 1.2 病人选择 一般按下列标准选择治疗对象:(1)远视力矫正不能超过0.3~0.5者。近视力较好,要求在1.0以上(不限距离)。(2)晶体透明,核密度高,能清晰看清楚眼底。(3)辅助检查结果测IOP、VEP、ERP,视野均在正常范围内。(4)近视度数在-10.0 D以上,散光在-2.0 D以下者。(5)视网膜中周部正常,或有网脱危险因素而已给予多波长或氩激光光凝3周以上者。(6)重度后巩膜葡萄肿者先给予后巩膜加固术达3个月以上者。 1.3 术前检查 1.3.1 常规检查 对每例需手术者都行眼压、前房角镜、三面镜、裂隙灯、检眼镜、视野、视力、视觉电生理验光、AB超等检查,排除青光眼、视网膜脱离、黄斑病、视神经病等眼底病的存在。尿糖和血糖定性定量检查排除糖尿病,血、尿常规、心电图、血压列为常规检查。 1.3.2 人工晶体度数测算 一般按SRK分式测算每只眼人工晶体度数,术前选好适当人工晶体,最小为-4.0 D,最大为-9.5 D。 1.4 术前用药 术前给予Vit C、Vit B6、Vit E、肌苷、消炎痛,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和改善血液循环,提高眼组织抗氧自由基的能力,防止术中出血。 1.5 手术方法 按常规眼部消毒,球后麻醉,上方角膜缘行小切口。晶体摘除、人工晶体植入。均用Storts超乳机和Zees手术显微镜施行撕囊,并行囊皮下、皮质和核分离,然后用超乳头碎核吸出晶体物质,再按手术常规植入人工晶体,吸尽黏弹剂。术毕结膜下注射庆大霉素和地塞米松。单眼包扎。 1.6 术后护理 术后第一日换药,每日点抗生素眼药水和FML眼药水1个月。如有术后前房反应,每日球结膜下注射地塞米松1~4天。如有眼压升高,则静脉内滴注20%甘露醇250~500 ml,1~2次/d,连用1~2天。 2 结果 2.1 治愈标准 治愈标准为:(1)虹膜无后粘连,瞳孔圆、小,活动度灵敏,人工晶体居中,无倾斜,后囊膜无皱褶。(2)裸眼视力在0.5以上。(3)过矫或不足在±1.0 D 以内。 2.2 治疗结果 随访3~12个月,平均(5±0.5)个月,23眼之裸眼视力均在0.5以上,其中达1.0为3例5眼,达0.8为15眼,无并发症发生。 2.3 不能矫正的原因 2眼为角膜薄瘢痕,6眼为角膜散光,过矫为2眼(0.5~+1.0)D,矫正不足8眼(-0.5~1.0)DS。 3 讨论 3.1 关于高度近视及超高度近视眼的发生率 Mccarty(1997)[6]报道美国4~74岁自然人体中近视发生率为43%(低于-0.5 D),高度近视为3.2%(-5.0 D~10.0 D)。极端高度近视为0.2%(gt;-10.0 D)。在亚洲的比例更高,而在太平洋群岛则较低,澳大利亚墨尔本近视发生率:低度近视为21%,高度近视为2%,极端高度近视为0.3%,而在墨尔本3年准分子激光治疗病例统计低度近视为45%,高度近视为42%,极端高度近视为13%。 3.2 近视力良好的超高度近视眼者远视力不能矫正的原因 对此问题国内外眼科工未有研究性专题报告,但从本资料少量病例观察分析有三个原因:(1)角膜曲率异常或角膜混浊;(2)晶体核密度高至曲率异常,不能把远距离物体平行光线聚焦于视网膜上而只能把极近距离物体光线聚焦在视网膜上开成清晰物像;(3)严重后葡萄肿致黄斑轻微移位。本组12例2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