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焊机触电事故成因及预防.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电焊机触电事故成因及预防

电焊机触电事故成因及预防 十七冶安全监管部 目 录 一、触电事故成因; 二、主要不安全因素; 三、预防对策; 一. 触电事故成因 电焊机二次线触电事故频发,原因在于二次线电较低(空 载电压一般在50V--90V )人们对触电的成因认识不足,往往错 误地认为电焊机二次线是“安全的” ,导致二次线致死的死亡的事 故案例屡见不鲜:某造船厂有一位年轻的女电焊工,正在船舱 进行电焊。因船舱内温度高而且通风不好,身上大量出汗,帆 布工作服和破皮手套已湿透。在更换焊条时触及焊钳口,因痉 挛后仰跌倒,焊钳落在颈部未能摆脱,造成电击,经抢救无效 而死。这起事故告诉我们,电焊机二次线电压虽低却足以致 命。     电焊机空载电压一般在50V-90V左右,而安全电压最高等级 为42V,空载电压高于安全电压,这是二次线最主要的不安全因 素;另外,一般电机电弧引燃后,要维持电弧所需的工作电压 为16V-35V,虽然在安全电压范围内,但在不良的焊接环境下如 在金属结构上、金属容器、管道内或水下。潮湿地点进行焊接, 若焊工身体状况较差,人体电阻很低,也可能造成触电,安全 电压并不是绝对的安全的。 事实上,如果从更广的范围来探讨电焊机二次线触电问题, 其对人体造成的伤害形式是多种多样的,电焊过程中人体与二 次线接触,电流作用于人体,在接触部位会产生电流灼伤,电 烙印或由于中枢神经反射和肌肉强烈收缩而导致肌体组织断裂, 骨折等机械性伤害;电焊过程中产生电弧,在作业者防护不当 时,可使其发生电光眼疾患或使金属徽粒渗入皮肤导致皮肤金 属;另外,还有更为严重的电击。 二. 主要不安全因素 电焊机和焊接回路客观上存在着触电危险 1. 电焊机二次绕组绝缘损坏,二次接线柱绝缘不良,致命 电焊机外壳带电,而电焊机未接地接零或接地接零、漏电保护 器出现问题,电源无法断开,电焊机外壳长时间带电。 2.二次输出端接线柱无防护罩、二次电缆线裸露、电焊钳 绝缘不合格而出现漏电现象。 3.由于利用厂房的金属结构、管道、轨道、天车吊钩或其 他金属物搭接作为焊接回路等。 焊接环境不良 1. 在金属容容、管道内、金属结构上或潮湿的地点、水下 进行焊接作业, 2. 夏季气温较高,温度较大,焊工长时间进行焊接作业, 通风不良,人体大量出汗的疲劳,身体有病或情绪不佳,导致 人体电阻大大降低。 焊工防护措施不到位 1. 焊工未按规定穿戴劳保用品,尤其是绝缘手套、绝缘鞋 和防护面罩。 2. 绝缘用品因潮湿、破损等原因失效。 3. 在危险环境下,脚下无绝缘垫。 由于上述物质和环境危险因素的存在,在焊工产生失误或 在正常损伤的情况下其他人员触及不正常带电体会出下列现象: 人的手或身体接触漏电的电焊机外壳,二次线和焊钳等的漏电 部分、焊条和焊钳的正常带电部分,而另一只手、脚或身体的 某部位又和工件、金属导电体或潮湿的地点接触,就会形成电 流回路,造成触电。 三. 预防对策 为了防止二次线触电事故,避免抢救不及时造成严重伤害, 必须在管理、技术和急救方面采取切实有效的预防措施。    1.必须严格电焊工资质的管理。电焊工是国家明确规定的 特殊工种之一,其培训、考核、取证、复审和人员的使用管理 必须严格执行国家的规定,杜绝无证施焊现象。    2.电焊工劳保用品必须穿戴齐全。焊接作业人员应保证工 作服,绝缘鞋、绝缘手套防护面罩、遮光镜片质量合格,性能 达到国家标准要求,这是防止电击、电烧伤、皮肤金属化、电 光眼、电烙印的最基本和最有效的措施。 3.是焊机必须选用合格的产品。电焊机要有防止过载的热 保护装置,在调节电流的铭牌上有明显过载指示;电焊机各导 电部分之间要有良好绝缘,其绝缘电阻值在初级回路与次级回 路之间应不低于5MΩ,带电部分与机壳,机架之间应不低于2.5 MΩ;介电强度的实验电压值符合国家规范要求;焊机的一次电 源长度一般不宜超过2米~3米;电焊机工作温度一般在-10℃~ +40℃之间,空气相对温度在20℃时 ≤90%特殊环境下,如在气 温过低或过高、温度过大、气压过低以及在腐蚀性或爆炸性等 情况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