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论文名称:问题解决模式的网路社群学习系统之研发
BIT094105 教科所研一 蔡松男
論文名稱:問題解決模式的網路社群學習系統之研發
指導教授:李其瑋
研究生:包景濂Web-based為主的「問題解決式」網路社群學習系統,系統教材內容以高職電子學電晶體單元為主體。研究的具體的目標陳述如下:
1. 彙整與分析問題解決策略步驟的相關文獻。
2. 彙整與分析網路學習社群系統設計的方式。
3. 分析國內著名的網路學習系統,彙整適合運用於網路社群學習系統的網路技術與運用方式。
4. 分析與檢討符合學習者需求的網路學習環境。
5. 發展「問題解決模式網路社群學習系統」之學習教材內容與學習活動。
6. 規劃、設計與建構「問題解決模式網路社群學習系統」。
7. 測試與評估「問題解決模式網路社群學習系統」的系統功能與效果,及教材內容與學習活動的適切性。
研究問題:
解決網路學習的互動問題:
多數的網路學習是透過非同步方式上網學習,雖然有即時互動的聊天室,但學生若遭遇問題時可能因互動不足(如聊天室中無人參與的窘境),使學生無法獲得即時性的回饋,逐漸降低學習的慾望失去參與互動的動機。再者,大部分的學習系統均缺乏社群經營的機制,僅強調教材知識的傳授,對於非同步與同步機制均是以討論課程主題為主,忽略了每位學習者獨特的專業知識與經驗及參與者間情感交流的重要性,使學習者逐漸地對網站失去凝聚力與參與感。
解決互動教材的問題:
許多學者批評目前大部分的網路學習系統,大多是提供靜態的教材內容供一般學生學習,或是把傳統的課程教材予以電子化與多媒體化,學習者僅能單向的瀏覽網頁,尚未完全發揮網路互動的特性(李煙長,民89;彭成瑋,民89)。
為解決互動機制的問題:
大部分的網路教學系統並未提供足夠且有用的互動技術,參與者無法透過有效的互動技術進行學習活動(例如:純文字性的討論區功能,無法呈現包含複雜符號的問題),而放棄互動學習。
文獻探討:
學者 對問題解決的定義 Kahney(1986) 認為,「問題解決」是利用個體已學過的知識技能去滿足情境的需要,以獲致解答的過程。 Kahney ,H.(1986).”Problem solving :a cognitive approach” .Open University Press ,Miton Key. 端木蓉,民87 解題是不斷省思的歷程,省思是「賦予意義」的過程,意義的構成皆需經過「主體的建構」。 「問題解決─應用認知原則的教學教學」。教育資料與研究,17期,頁96-101。 Rayner-Canham Rayner-Canham(1990) 曾經嘗試將問題解決的歷程運用於電腦上,提出了「確認問題、計劃解決策略、搜集資訊、執行計劃」四階段。 Rayner-Canham, G. W., Rayner-Canham, M. F. (1990). “Teaching chemistry problem solving techniques by microcomputer.” Journal of Computers in Mathematics and Science Teaching, 9(4), 17-23. 董家莒(民89) 以製作高一學生的地球科學電腦輔助教學系統,提出「呈現問題、計劃解決途徑、資訊及資料的搜集整理儲存、執行計劃」等四階段過程。 『「問題解決」為基礎之電腦輔助教學成效』。臺灣師範大學地球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明溥、顏榮泉(民86) 以「電腦與網路應用」做為問題導向學習範例,並以「確認問題、擬定解決計劃、蒐集資訊、實際行動、及評估成效」等五步驟做為電腦化系統之主要架構。 「網路化問題導向學習系統建構模式之研究」。第八屆國際電腦輔助教學研討會,頁297-304。
學者 對網路學習社群的定義 張基成(民87) 對「網路學習社群」:利用教育科技與網路傳播科技發展而形成的網路虛擬環境,參與者透過網路共同地參與學習活動及研究討論,突破時空限制與地域障礙,共同分享彼此的知識與經驗,以達成資源共享、資訊互通、知識交換與經驗交流。「網路學習社群」不但具備了網路學習與遠距學習的功能,亦同時兼具建構學習、情境學習、認知學徒學習、認知專家互動學習、合作學習、終身學習之學習特性與方式。 「教師專業成長網路學習社群之規劃及其預期效益與挑戰」。教學科技與媒體,40期,頁31-42。
「教師專業成長網路學習社群的建立」。迎接二十一世紀師資培育-教師專業知能的省思研討會論文集,頁130-140 。台北:淡江大學。 邱貴發(民87) 認為網路學習社群的概念,就是社會上每個人都有其專業的知識技能,而透過網路科技可以使每個人與其他人經驗共享,因此網路學習社群是一種知識分享的概念。網路學習社群中的每一個人都可能是知識的給予者或接受者,藉由不同專業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