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江门市第一职中语文对口升学专题复习课件:古代诗歌鉴赏02.pptVIP

2014江门市第一职中语文对口升学专题复习课件:古代诗歌鉴赏02.ppt

  1.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4江门市第一职中语文对口升学专题复习课件:古代诗歌鉴赏02

* * 古诗鉴赏答题要领 表达技巧类 9.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城东早春 杨巨源 诗家①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若待上林②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注:①诗家:诗人。②上林:古代皇家园林。 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说明。(3分) ①反衬。用繁花似锦、赏花者众的景象,来反衬早春的“清景”(或以“喧闹”来反衬“清景”),表达作者对早春清新之景的喜爱之情。 ②对比(对照)。“看花人”对“上林花似锦”的追求与“诗家”对“绿柳才黄半未匀”的欣赏形成强烈对比(对照),突出强调二者不同的审美情趣。 ③虚实结合(以虚写实、以虚衬实)。一二句是实写,描绘出美丽的初春之景;三四句是想象之景:春色浓艳至极;游人如云,喧嚷若市。三四句的虚写突显(反衬)出作者对早春清新之景的喜爱之情。 (答出以上三种表现手法的一种即可。答出手法,得1分,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得2分。其他手法如借景说理、侧面烘托等,言之成理,亦酌情给分) 10.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柳 梢 青 黄 简 病酒心情。唤愁无限,可奈流莺。又是一年,花惊寒食,柳认清明。  天涯翠层层。是多少、长亭短亭。倦倚东风,只凭好梦,飞到银屏。 请从修辞手法和炼字角度,赏析“花惊寒食,柳认清明”二句的妙处。(3分) 这两句词用了互文和对偶的修辞手法,分明而严整。(1分)富有感情色彩和动作表现力的“惊”字和“认”字,把一春郁闷,见花柳而惊知寒食清明已至的诗人的情态活脱脱地表现了出来。这两个极见精神的动词是该词的“词眼”。(2分)(修辞手法答到一点可给1分,答拟人手法不给分。未按所提供的角度分层作答的不给分) 1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 送何遁山人归蜀 (宋)梅尧臣 春风入树绿,童稚望柴扉。 远壑杜鹃①响,前山蜀客归。 到家逢社燕,下马浣征衣。 终日自临水,应知已息机②。 注:①杜鹃,又名子规。②息机:摆脱琐事杂务,停止世俗活动。 (1)请简要分析首句中“绿”字的妙处。(2分) (2)三、四两联是怎样借助想象之景来抒发情感的,请简要赏析。(4分) 解析:(1)鉴赏“绿”字需结合具体语境,可联想诗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此外的“绿”可理解为使动,“使树绿”,展示的是一种动态美,表现了春风的活力,显示了春天的生机,增强了诗的韵味。(2)赏析诗歌的表达技巧和情感,需要把握诗句基本意思,然后结合诗歌主旨回答。后两联写诗人联想友人回家后碰到燕子,一洗征尘,每天面对山水,已经摆脱琐事杂务。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祝福。诗人希望友人能过这种生活,其实也说明了自己对这种自由生活的向往。 答案:(1)“绿”字写出了春风吹绿林木的动态,表现了春风的活力,显示了春天的生机,增强了诗的韵味。(意思对即可。其他看法,言之成理亦可) (2)颈联想象友人喜逢家乡的燕子,一洗征尘,表现出归家时轻松愉悦的心情。(2分)尾联进一步设想友人归家后悠闲自在的生活,寄托了对友人真诚的祝福,也暗含着诗人对超脱世俗的自由生活的向往。(2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看法,言之成理亦可) 12.(2012年茂名二模)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 清 溪 行① 李 白 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 借问新安江②,见底何如此? 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 向晚猩猩啼,空悲远游子。 注:①本诗写于天宝十二载(753年),诗人离开繁华而混杂的长安后游池州(今安徽贵池)时作。②新安江:在浙江境内流入钱塘江,以清澈闻名。 诗的颔联、颈联分别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描写清溪水色?请简要分析。(4分) 颔联运用衬托的手法,(1分)以新安江水色之清衬托出清溪水更清。(1分)颈联运用比喻手法,(1分)以明镜比喻清溪,岸上的景物倒映在清溪之中,写出了水的清澈。(1分)(答“颔联侧面描写,颈联正面描写”,言之有理的可酌情给2分) 语言赏析类 13.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野  望 王 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①。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②。 注:①欲何依:化用曹操《短歌行》中“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意思。②采薇:用的是伯夷、叔齐隐居山野、义不侍周的故事。 首联“望”字意蕴丰富,请简析它的双重意蕴。(3分) “望”既写诗人眺望之意,(1分)又暗指诗人内心的期望,(1分)希望觅得知音,得到理解、赏识和重用。(1分) 14.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夏日三首(其一) 张 耒 长夏村墟风日清,檐牙燕雀已生成。蝶衣晒粉花枝舞,蛛网添丝屋角晴。  落落疏帘邀月影,嘈嘈虚枕纳溪声。久斑两鬓如霜雪,直欲樵渔过此生。 颈联中“邀”“纳”二字极为传神,请简要分析。(4分) “邀”字是拟人手法(把月光写得很有情味),晃动

文档评论(0)

小教资源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