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中职语文对口升学一轮复习测试题:诗歌鉴赏(F1).docVIP

2015中职语文对口升学一轮复习测试题:诗歌鉴赏(F1).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5中职语文对口升学一轮复习测试题:诗歌鉴赏(F1)

中职语文对口升学一轮复习测试题:诗歌鉴赏 14、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村 晚 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1).本诗中作者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5分) (2).这首诗在写景时用了哪些技巧?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剑阁峥嵘而崔嵬, 。 (李白《蜀道难》) (2)纵一苇之所如, 。 (苏轼《赤壁赋》) (3) ,望帝春心托杜鹃。 (李商隐《锦瑟》) (4)??????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凝绝不通声暂歇。 (白居易《琵琶行》) (6)__________________?所思在远道。 (《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 (7)扪参历井仰胁息,_______________。 (李白《蜀道难》) (8)______________,独留青冢向黄昏。 (杜甫《咏怀古迹(其三)》) 14、(1).【答案】本诗中作者描绘了一幅幽静美丽、富有生活情趣的乡村晚景图。(2分)水草长满了池塘边缘,池水漫上了塘岸,太阳正要落山,山像是衔着落日似地倒映在冰凉的波光荡漾的水面上。牧童赶着牛回家,横坐在牛背,手拿短笛随便地吹奏着不成调的曲子。(描绘画面1分)表达了作者热爱山村自然风光,对闲适自在、无忧无虑生活状态的喜爱之情。(2分) 【解析】从全诗来看,诗歌描写的是一幅清新自然、恬淡幽静的乡村景象。从描写的明丽的自然景象中可以看出作者的情感指向,表达了对大自然美好生活的喜爱和向往。 (2).【答案】①炼字。两个“满”字生动地写出了茂盛而美丽的春草,柔美的春山倒映在澄澈春水中,浑然一体,别有趣味;“浸”字生动地描绘出了落日和山倒映在水中的形象;②动静结合。作者先写静景后写动景,由近及远,景物层次分明,构成一幅幽静美丽的田园风光图。③比拟。“山衔落日”,用比拟手法写出日落景象,化静为动,形象生动。④ 借景抒情。借恬静优美的景色充分表现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赞美向往,情与景高度统一。 (答出三点即可。每点2分,表达技巧1分,紧扣表达技巧结合词句分析1分。答案超出以上四种,只要言之成理也可。) 【解析】本题考查表达技巧,可从写景上的特殊字的运用——炼字,修辞手法的运用和其他相关手法的运用等角度进行分析。譬如炼字就要抓住“衔”“浸”等,修辞有拟人等。 15、(1)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凌万顷之茫然庄生晓梦迷蝴蝶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阅读下面这首宋代僧人文兆的诗歌,并回答问题。(8分) 文兆 西山乘兴宿,静兴(寂寥心。 一径松衫老,三更雨雪深。 草堂僧语息,云阁磬声沉。 未遂长栖此,双峰晓待寻。 (第二句的“兴”字,《瀛奎律髓刊误》本作“称”。 (1)试分析诗歌首联的作用。(4分) (2)诗歌颔联和颈联是围绕首联哪个词描写的?这四句诗的描写角度又是怎样的?请予以分析。(4分) 补写出下列名句的空缺部分。(任选5小题,5分)(1) ,万钟于我何加焉!(孟子《鱼我所欲也》)(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荀子《劝学》)(3)使秦复爱六国之人, ,谁得而族灭也?(杜牧《阿房宫赋》)(4)总角之宴,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诗经氓》)(5)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小教资源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