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清华大学电影文化课件浪潮概要1
浪潮 Die Welle (2008); 新德国电影
; 简介
; 简介
; 故事原型
; 故事策略
; 结局
; 启示
; 电影艺术特征
;推荐阅读
;《逃避自由》:
一方面,由于人的个性化日益加强,获得越来越多的自由;另一方面,则由于人们之间的关系日益残酷和敌对,在心理上感到更多的孤独和不安,人们由于忍受不了这种随自由而来的孤独和寂寞,乃至患上精神病,由此试图通过各种方式来逃避这种社会的自由。
对孤独的克制,对世界的憎恨和使个性丧失都是消极的逃避方式结果是失去个人的自我。自文艺复兴以降,资产阶级文明通过新教、道德、政治、市场竞争等各方面手段将人置于彼此孤立的境地,逐步培养人们的权威主义依附性格,并以此确立服从外在权威的性格对社会无意识的长久统治;而当代的法西斯纳粹主义正是体制下人类意识和人类关系异化的顶点。
最好的解决自我孤独的方式是自发的爱和工作,从而使个性得以完善的发展。;斯德哥尔摩综合症:犯罪的被害者对于犯罪者产生情感,甚至反过来帮助犯罪者的一种情结。这个情感造成被害人对加害人产生好感、依赖心、甚至协助加害人。人质会对劫持者产生一种心理上的依赖感。他们的生死操控在劫持者手里,劫持者让他们活下来,他们便不胜感激。他们与劫持者共命运,把解救者当成了敌人。
——1973年8月23日,两名罪犯JanErikOlsson与ClarkOlofsson,抢劫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市内最大的一家银行失败后,挟持了四位银行职员,警方与歹徒僵持了130个小时之后,因歹徒放弃而结束。然而这起事件发生后几个月,四名遭受挟持的银行职员对绑架他们的人显露出怜悯的情感,拒绝在法院指控这些绑匪,甚至还为他们筹措法律辩护的资金,并对警察采取敌对态度。人质中一名女职员Christian竟然还爱上劫匪Olofsson,并与他在服刑期间订婚。;《极权主义的起源》
全书三个部分:反犹主义、帝国主义、极权主义。作者从19世纪中欧与东欧历史中的反犹主义入手,追索其中的极权主义因素,然后审视欧洲的??民帝国主义。在研究极权主义运动和政府的机构、组织和运作时,她集中分析了极权主义统治的两种形式——纳粹时期的德国和斯大林时期的苏联。在结论一章中,她出色地分析了人类的孤立和孤独是产生极权统治的先决条件;《乌合之众》:
个人一旦融入群体,他的个性便会被湮没,群体的思想便会占据绝对的统治地位,而与此同时,群体的行为也会表现出排斥异议,极端化、情绪化及低智商化等特点。进而对社会产生破坏性的影响。
大多数支配着人们头脑的大人物,如今已经不再设立圣坛,但是他们还有雕像,或者他们的赞美者手里有他们的画像,以他们为对象的崇拜行为,和他们的前辈所得到的相比毫不逊色。只要深入探究一下群众心理学的这个基本问题,即可破解历史的奥秘。群众不管需要别的什么,他们首先需要一个上帝。;《随想录》收录巴金先生文革结束后创作的一百五十篇文章,分为《随想录》《探索集》《真话集》《病中集》《无题集》共五集,统称随想录。巴金自1978年底在香港《大公报》开辟《随想录》专栏,包括《怀念萧珊》、《怀念老舍同志》等,历时八年。全长四十二万字的散文巨著,对于年届八旬的巴金来说,不仅意味着工作的艰辛,它还更是一次老人对自己心灵的无情拷问,是一次伴随着内心巨大冲突而逐渐深入的痛定思痛的自我忏悔。
我有责任揭穿那一场惊心动魄的大骗局,不让子孙后代再遭灾受难。呼吁“建立一个‘文革’博物馆”。其中对“文革”的反省从一开始就与巴金向内心追问的“忏悔意识”结合在一起, “我常常这样想:我们不能单怪林彪,单怪‘四人帮’,我们也得责备自己!我们自己‘吃’那一套封建货色,林彪和‘四人帮’贩卖它们才会生意兴隆。不然,怎么随便一纸‘勒令’就能使人家破人亡呢?”
“奴隶,过去我总以为自己同这个字眼毫不相干,可是我明明做了十年的奴隶!……我就是‘奴在心者’,而且是死心塌地的精神奴隶。我感觉到奴隶哲学像铁链似地紧紧捆住我全身,我不是我自己。”
巴金对他在50年代的一些行为的反思则挖掘到一个更深层次:在无约束的权威秩序统治下,他是为了保全自己而被迫牺牲正义和朋友,这就在事实上为无约束的权威秩序作了帮凶,而在这行为的背后,就在愈加绝望的生存环境和身心交困的巨大痛苦中,最终一点点地丧失了清醒的意志,放弃了作为一个现代知识分子的独立思想的自觉和能力,也根本违背了自己曾经奉为生命的自由精神和人文理想;这也正是他何以会在文革中变成精神奴隶的心理基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