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画法几何及土木工程制图-第10章 透视投影概要1
画法几何及土木工程制图 对 老 师 们 的 温 馨 提 示 这一批教学演示文稿(PPT),是为使用 、卢传贤 主编的《画法几何及土木工程制图》教材进行课堂教学而编制的 电子讲稿之框架、雏形,它原则上不能直接作为通用的电子讲稿 来使用,更不能称其为“电子教案”,它绝对不能代替教案设计。 文稿的作者本来无意,也不可能设计出能为大家“统一”使用的电 子讲稿。由于各校的专业实际、学时、学生水平、教学条件以及 教师的教学风格的不同,必然对演示文稿会有不同的要求,期望 有不同的风格。本套演示文稿仅仅是提供一种借鉴,做了一些基 本的准备,使用者在使用前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其做个 性化处理:删除本页的声明,调整内容结构,改进编排顺序,减 少文稿中的文字份量,但加强图形、图片、视频、动画的表现效 果,充实你的精彩表演方法,把它改造成符合你自己需要的、能 更好展示教学水平的、表演技艺出众的实用化作品,以提高课堂 教学效果。祝你圆满成功! 目 录 §10-1 基本概念 §10-2 直线的透视 §10-3 透视图的分类及视点、画面和物体相对位 置的选择 §10-4 作建筑透视的基本方法 §10-5 透视图中的分割 §10-6 圆及曲面体的透视 §10-1 基本概念 §10-1 基本概念 §10-1 基本概念 §10-1 基本概念 §10-1 基本概念 §10-1 基本概念 §10-1 基本概念 §10-2 直线的透视 §10-2 直线的透视 §10-2 直线的透视 二、基面上与画面相交的直线的透视 §10-2 直线的透视 二、基面上与画面相交的直线的透视 §10-2 直线的透视 二、基面上与画面相交的直线的透视 §10-2 直线的透视 二、基面上与画面相交的直线的透视 §10-2 直线的透视 §10-2 直线的透视 §10-2 直线的透视 §10-2 直线的透视 §10-2 直线的透视 三、透视图中高度的确定 §10-2 直线的透视 三、透视图中高度的确定 §10-2 直线的透视 §10-3 透视图的分类及视点、画 面和物体相对位置的选择 一、透视图的分类 §10-3 透视图的分类及视点、画 面和物体相对位置的选择 §10-3 透视图的分类及视点、画 面和物体相对位置的选择 §10-3 透视图的分类及视点、画 面和物体相对位置的选择 §10-3 透视图的分类及视点、画 面和物体相对位置的选择 §10-3 透视图的分类及视点、画 面和物体相对位置的选择 §10-3 透视图的分类及视点、画 面和物体相对位置的选择 §10-3 透视图的分类及视点、画 面和物体相对位置的选择 §10-3 透视图的分类及视点、画 面和物体相对位置的选择 二、视点、画面和物体相对位置的选择 §10-3 透视图的分类及视点、画 面和物体相对位置的选择 根据视角可以确定视距:设画面宽 度为B,将主点置于画面的中央1/3范围 内,则视距取(1.5 ~ 2)B 时视角就 能满足大致28°~ 37 °的要求。 §10-3 透视图的分类及视点、画 面和物体相对位置的选择 §10-3 透视图的分类及视点、画 面和物体相对位置的选择 §10-3 透视图的分类及视点、画 面和物体相对位置的选择 §10-3 透视图的分类及视点、画 面和物体相对位置的选择 §10-3 透视图的分类及视点、画 面和物体相对位置的选择 §10-3 透视图的分类及视点、画 面和物体相对位置的选择 操作方法(一): §10-3 透视图的分类及视点、画 面和物体相对位置的选择 操作方法(二): §10-4 作建筑透视的基本方法 一、迹点灭点法 §10-4 作建筑透视的基本方法 §10-4 作建筑透视的基本方法 §10-4 作建筑透视的基本方法 二、网格法 §10-4 作建筑透视的基本方法 三、建筑师法 §10-4 作建筑透视的基本方法 §10-4 作建筑透视的基本方法 §10-4 作建筑透视的基本方法 §10-4 作建筑透视的基
文档评论(0)